秋天的怀念作文,秋天的怀念作文300字

zuowen 0

秋天的怀念作文,秋天的怀念作文300字-第1张图片-微作文

  

原创章登享窦桂梅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本文选自《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例选粹》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教例简述/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内涵极为丰富,既有苦难中的坚强,又含着自责与追悔;既有博大深沉的母爱,又有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文本通篇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也没有“母爱”二字,但所有平实内敛的描写,都深沉而热烈地指向“母爱”这个感人的主题。   

  

窦桂梅老师的教例以简驭繁,三个教学层次“眉清目秀”:感受“娘儿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像一根彩带,串起了“母爱”的内涵,串起了“爱母”的思绪,串起了“自己”的思考。教者的品析细腻深沉,极具情感张力。   

  

李前尚老师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特别明确,针对“美读课文,读出情感”“品读课文,读出美点”“随文抒写,妙笔生花”三个学习目标,老师引领学生循序渐进,一一落实,完成了从读到品再到写的教学设想。其目标教学的方式方法颇有启迪意义。   

  

林大伟老师的教学设计颇有新意,教者借两首流行歌曲串联起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一系列贴近文本与学生实际的活动设计,为学生建构阅读的框架,教学过程中间穿插史铁生的其他作品片段,在文本互释中让学生体会深沉的母爱和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教例展示一/   

  

根据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编写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层次   

  

1.感受“娘儿俩”的好好儿活。   

  

2.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3.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   

  

一、感受“娘儿俩”的好好儿活   

  

1.默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读出了什么。(屏显)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合欢树?)   

  

(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读到了母亲活得太苦了)(板书:苦)   

  

2.学生活动:阅读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读文,另外学生点评)。   

  

3.指导朗读课文中出现的儿话音较多的两句话。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1)读出课题韵味:(板书:怀念、秋天)   

  

——带着内容读课题:怀念秋天里发生的一件事,一件刻骨铭心的事;带着想象读课题:踏着秋天的落叶,陶醉在小路上……带着感受读课题:我的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一个人在怀念秋天的美景,那片片飘落的黄叶,那从北向南的雁阵……   

  

(2)指导学生将“怀念”“秋天”两词调换后读课题。   

  

——秋天的怀念:我觉得是在秋天,某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变成了深深的怀念。   

  

——或者怀念秋天里给自己留下感慨的一片叶子或者一片花瓣……   

  

(3)点拨:   

  

这秋天的景啊,人啊,事啊,沉淀为一种情愫,那就是——秋天的怀念   

  

5.走进课文,品读课文中文字的味道。   

  

(1)史铁生高位截瘫,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他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老师引:“双腿瘫痪后,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学生接:……玻璃砸碎)   

  

——“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2)作者觉得活得没劲。课文有一句话,请大胆想象,作者又会怎么样呢?(屏显)   

  

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不禁暗暗流泪,泪就像那落叶一样唰唰啦啦……   

  

——我会想起小时候像落叶一样尽情奔跑的情景,可是现在再也不能像落叶一样飘飘洒洒了呀!   

  

  

  

(3)“我”就像这落叶,活着还有什么劲儿!一个21岁的青年人,原来活蹦乱跳,现在坐在轮椅上发脾气。若他是你朋友,或者你亲人,你该怎么劝劝他?   

  

——人没有双腿,不一定就会变得懦弱;人没有双腿,还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虽然你的腿瘫痪了,但是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用心去感受……   

  

(4)老师:你们讲得都好,但设身处地地想想,对一个刚失去双腿的暴怒无常的青年来说,他能听进去吗?(听不进去)   

  

(5)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母亲怎么做的?   

  

——母亲让儿子去看花:“北海的菊花开了……”让他不要再想那些伤心事。   

  

——母亲是个爱花的人,她热爱生活,也要让儿子热爱生活。   

  

——对于“跑”和“踩”那一类的字眼儿,母亲很敏感。一说“跑”和“踩”,就会想到儿子瘫痪不能走了,不能跑和踩了。所以,母亲又悄悄地出去了。   

  

(6)课文还有几处也是形容母亲“悄悄地”的动作,读一读。(屏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7)去掉“悄悄地”,品读上面三句话,任选一句谈理解。   

  

——第一句:如果母亲不是“悄悄地”,就那么随便出去,根本体会不到母亲对儿子特别细心。   

  

——第二句:不用“悄悄地”就体会不到母亲的苦心。她想让儿子尽情发泄一下,就又“悄悄地”进来,这就更体现母亲非常耐心,不忍心打扰儿子。   

  

——第三句:说到“跑”和“踩”,又“悄悄地”躲出去了,母亲对自己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在儿子面前特别小心翼翼。   

  

(8)品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下去的是儿子想要去死的念头。   

  

——“(母亲)抓住我的手”,“抓”的不仅仅是“我”的手,抓的是“我”想要死的欲望,她怕“我”轻生,让“我”必须好好儿活下去。   

  

——母亲的“忍”:儿子的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忍住的还有对儿子的抱怨;还有隐瞒自己的病情,她的肝癌已经到晚期。病入膏肓的母亲,她自己活着也很苦啊!   

  

——一个肝癌晚期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却没有望着雁阵砸玻璃,没有听歌声摔东西,没有大喊“我可活什么劲儿”。她为儿子忍着。   

  

——这里的“忍”除了忍住对儿子的抱怨,还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母亲真是太伟大了!   

  

(9)“咱娘儿俩……好好儿活……”这“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   

  

——她要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一起好好儿活;她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发脾气,不要被病痛压倒;她要告诉儿子面对生活的打击要学会忍受……   

  

(10)老师点拨:   

  

母亲的话不是豪言壮语,只有“悄悄地”,只有那个“忍”!但同学们所说的都含在了这句再简单、朴素不过的话里:“好好儿活!”所有的韵味、复杂的情感都蕴含其中,母亲用最普通的话,告诉儿子怎么去面对有残缺的生命。   

  

  

  

二、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1.母亲就这样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引读)   

  

“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2.品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多少年后,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说完的话。省略号里没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   

  

明确: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要好好儿活。   

  

3.母亲去世七年后,作者写了本文,结尾就落在这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屏显)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结合这句话,合作讨论: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是可以的。   

  

——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等,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   

  

——因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点,母亲想让儿子在自己的心灵里、在人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美丽的花,也就是母亲让儿子选择自己的人生。   

  

5.点拨:   

  

母亲没有告诉儿子,你就是这样的花,母亲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活出自己的个性。淡雅也好,高洁也罢,热烈而深沉也行,总之,要活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6.33年之间,史铁生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回过头来看吧——(师生问答)   

  

——望着北归的雁阵,他还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吗?(不会)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墙壁吗?(不会)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学生再次创造,和前面内容形成对照)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会想到母亲挡在窗前和我说话的情景。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会想,我绝对不会像这落叶一样死去,我要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7.儿子不再暴怒无常了,他终于懂得了母亲那句话,默读?病隙碎笔?片段,看看史铁生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样一种境界。(屏显)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他终于懂得了好好儿活着,就是一种满足,活着就是一种幸运。   

  

——活着就应满足。如果说史铁生懂得了痛苦,那么他把这苦当作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游历。   

  

8.点拨:   

  

这是怎样一种超然,这是怎样的对生命的敬畏。如果说最初生病对他来说是痛苦的,那现在的他对“好好儿活”怎么一个“苦”字了得?(擦去板书“苦”)   

  

9.介绍史铁生目前的身体状况。   

  

由于长时间坐轮椅,他患了肾衰竭,每星期须做三次血液透析,不然就会死。尽管拿笔很困难,但他一直记得母亲那句“好好儿活”!他用笔表达33年来是怎么“好好儿活”的?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花。(伴随哀伤抒情的音乐屏显文字)   

  

我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10.学生深情诵读课文最后两段,回看课题“秋天的怀念”,究竟怀念什么?   

  

——这刻骨铭心的怀念,“秋天”两字化作了母亲。怀念秋天的菊花,就是怀念母亲啊。   

  

——怀念的就是母亲给他的“好好儿活”。怀念母亲和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母亲的“好好儿活”影响了他一生,给了他一生,成就了他一生。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   

  

  
  

  

三、思考“我们”好好儿活   

  

1.通过品悟文字的韵味,尝到了史铁生一家人的人生韵味。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我们更要好好儿活,珍惜生命)   

  

2.不仅要读出人家的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思考。(屏显:读出韵味——读出思考)   

  

3.文章结尾“我俩……要好好儿活……”这个“俩”应该变成——(学生:我们!)   

  

4.每个人人生体验不同,人生道路也不同。走出这语文课堂,“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学生发言略)   

  

5.老师小结。(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