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的坟头草长出来的时候,大舅舅和二舅舅,终于来了。
二舅舅面如死灰,跪在了坟前。
他好像不太能接受我娘的死。
也难怪,自我和我娘搬到农庄,他很难见到她了。
一则当年东窗事发,大舅舅他们对他看管得很严,基本不让他在雍州待着。
二则我娘不愿见他。
有次人都到屋门口了,我娘将他拒之门外,自始至终都没开门。
他带来的东西,也全都被她扔进了地沟里。
年幼时,我记得这模样清俊的二舅舅待我是很好的。
两位舅母和表哥,辱骂我们的时候,若是被他听到,总要争执一番。
他还带我去街上买糖葫芦,买点心。
看到好看的发簪也会买下,让我回去送给我娘。
但是有什么用呢,他出门做营生,不常在家。
罢了,那档子破事,我暂时不想再提。
我只跟他们提了一个要求,今后这郿县的庄子,归我了。
旱灾后,万物复苏。
农庄没有再请管事,所有佃户收成的账本,我亲自来算。
灾年刚结束时,我在街上捡到一个快要饿死的姑娘。
她叫槐花,是从那个吃人的汧阴县逃出来的。
她说她家在县城开杂技班子,虽然有些家底,但旱灾来临的时候,一石粟竟要万钱银。
原想举家逃灾,却发现各处都一样。
最后他们家只活了她一个。
槐花会剑术,快要饿死在街边的时候,怀里还抱着她的剑。
我给了她饭吃,她从此便跟了我,张口闭口叫我姑娘。
我道:「你比我年长,我该叫你一声阿姐。」
她摇了摇头:「姑娘对我有救命之恩,如今还赏我饭吃,今后槐花这条命,便是你的。」
消失了近三年的岚官,后来也回来了。
他长高了不少,身姿高挺,又结实。
头发乱糟糟,但依旧是昳丽的眉眼,漂亮的五官,乍一看到我,红着眼睛委屈道——
「音音,想你。」
后来我才知道,那年他外出找吃的,被山里的土匪给绑了。
他在土匪窝里待了三年,当牛做马,至今才寻到机会,偷跑出来。
说起来也不知是幸与不幸了,世道饿死了那么多人,他反倒在土匪窝活了下来。
我外祖一家,世代经商。
十五岁这年,我也算传承了一些他们的本事。
不仅将农庄打理得很好,还在城里开了间铺子。
铺子卖烧饼夹肉,除了岚官,还招了两名伙计忙活。
姚家二姑娘闲来无事,到农庄看过我一次。
她一身织锦彩绣长裙,仙女下凡一般,领着两名侍女,袅娜而来。
彼时我在跟槐花学剑,她来了兴趣,竟上前接过我的剑,耍了几个漂亮的招式。
我有些诧异,她竟还会使剑。
姚景年看我一眼,淡淡道:「几招防身之术罢了。」
那年她已年满十七,如她这般的世家贵女,大都已经议亲。
姚景年也不例外,她终究是要回京的。
然而临走之前,她与我一同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自接手农庄之后,手里有了闲钱,我便开始打听起一人。
我娘当年的陪嫁丫鬟——秀青。
娘的死,对我来说打击很大。
很长一段时间,我夜不能寐。
屋里也没燃灯,我披头散发,呆坐在床边,望着屋顶的那根梁。
望着望着,天就亮了。
我娘她纵然万般不好,懦弱得可恨,可她的一颗心,全都记挂在了我身上。
她是多么温柔的人,同我讲话,总是轻声细语,目光柔软。
我幼时生病,她不眠不休,整夜地守着我。
她将额头贴在我额上,心疼得直落泪。
午后,她抱着我在院子里晒太阳,语调轻缓地唱「拜月亭」给我听。
王瑞兰闺怨拜月亭。
后来我逐渐长大,跟她想象中的女儿不太一样。
我性格很硬,少言寡语,眼中无温情。
我知道的,她其实一直都有些怕我。
因她那些旧事、荒唐事,大舅母在我面前嘲讽。
她在逐渐长大的女儿面前,抬不起头来。
其实,我真的从未对她有过怨言。
她是我娘。
只要她爱我,那么纵然千般万般不好,我也没资格怨她。
我只是,不喜欢她唯唯诺诺的样子。
搬到农庄后,她摘花折柳,做过一个花环戴我头上。
她说:「阿音,从今往后,娘带你好好过日子。」
之后,她回屋做饭,我把花环拿下,扔进了地头。
我不会忘记,她出来拿柴时,刚巧看到被我扔掉的花环,眼圈泛红,手足无措的样子。
她抹泪回了院子。
我想跟她解释的,告诉她我只是不喜欢那花环,并非不喜欢她。
可她一哭,我就很烦。
皱着眉头走开了。
我们母女之间,终究是有隔阂的。
直到她死后,我开始望着那根梁,想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肯定又在哭,恐惧到颤抖,将脖子套进绳索里。
以往她哭的时候可烦人了。
眼睛红红的,像兔子一样,总欲言又止地想跟我说话:「阿音,阿音……」
她到底想说什么啊。
哦,她想说,娘错了。
她死那日,在踩着上吊的桌子上,用血写了那三个字——娘错了。
阿音,娘错了。
阿音,你不要生气。
娘错了,你不要生气,好不好……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