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家乡的作文(建设家乡的作文议论文)

zuowen 0
建设家乡的作文(建设家乡的作文议论文)-第1张图片-微作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淳化农村人大都住在窑洞里。童年时代,我家在村子沟边的窑洞里,父辈们依沟圈弯势凿了六孔窑洞,和伯父两家住在一个院子,除过门楼洞和公用的窑外,每家各占两孔。窑洞坐北面南,光照明亮,出水方便,墙外靠沟畔栽着杏树、桃树、白果树等。每到春天果树开花,柳树发芽,桃红杏白、花香满院,引来成群蜜蜂飞舞,柳絮在空中飘扬。夏天果子挂满枝头,引来几只馋嘴雀儿啄食吃,白果叶子常常摘了来泡茶消夏。一年四季辛勤耕作,虽然家境不宽绰,但一家人生活温馨。院子下边是几十丈高的崖身,崖壁像刀削斧砍的一样突兀,绕沟底平坦处住着十几户人家。

晴天,有时人们站在我家崖边和沟下边的人一问一答的对话,就像现在的人两地打电话一样;雨后不能干农活,人们又站在崖边或望天高云断,或望沟里烟雾缭绕,水气蒙蒙,看着羊儿在坡上吃草,听着放羊人吼秦腔的回声。七八岁的娃娃贪玩,女娃捏泥人、小动物凉在平地上等太阳晒,男娃揑好泥老碗用双手端着,趁着大人不注意手一翻,刹那间“叭”的一声响,泥碗在崖下人家院子开了花,于是崖下人的喝斥声、男娃开心的傻笑声此起彼伏。

我的母亲也在农闲时坐在窑洞窗户下的炕上,不到一米见方的小窗子上糊着巴掌大的一块玻璃,母亲借着光亮抹袼褙,剪鞋帮,缝衣服。有时,母亲坐在炕上绣花,为村院邻家姑娘绣裹兜、枕顶,出嫁用的香草荷包。晚上,我跟着哥哥嫂嫂在我们的教室上夜校念《农民识字课本》,学唱《兰花花》,听有趣的鬼怪故事。这一段窑洞生活长出了许多故事,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

这个时期人们居住条件虽然很艰苦,生活得也很清贫,但老百姓已亲身体验到建国后农村天翻地覆的变化,憧憬着安居乐业的美好前景。正当我们家准备逐步奋斗实现时,这时候天降灾难,我们住的一只窑洞顶上裂了缝,我们失急忙慌地搬了家。

我们借了别人两只窑洞一家人暂时安下身来。这两只窑洞是两个家的,我们一家九口人分别住在两处,大哥的两个孩子还小,我的父亲本来身体不好,加上这沉重的打击,父亲就病倒了,咳嗽的很厉害。后来就食堂化了,吃大锅饭,粮食都收缴到食堂,家里颗粒无存,不准动烟火,营养贫乏又缺医少药,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已不能下地劳动了,在家看管两个孙女孙子。食堂吃的是份子饭,记得中午饭够不够吃只能领回两脸盆面饭,到了晚上,一家大小饥的睡不着觉。

天天愁吃又愁住,不到两年,窑主要结婚,我们只得又第二次搬家,到了一处多年没人居住过的老旧院子。没有院墙,几只窟窿窑横在正面,像狮子大张口一样可怕,两只窑洞还得用木椽顶住裂土。那个时期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生产队没有饲料喂养牲口,就将耕牛包到户里喂养,给我家也分了一头牛,此时只得人畜一室。父亲白天给牛寻找青草、晒土、垫圈,晚上还得给牛添料,牛刍草时缰绳叮叮光光,拉屎撒尿声吵得父亲整夜休息不好,再加上长期食物溃乏,饮食不良,父亲的病急剧加重,骨瘦如柴,再也支撑不住了,63年夏天收麦时,年仅四十多岁的父亲病逝。遵守农村习俗灵柩不能停放在别人的窑洞,在父亲弥留之际,大家将父亲抬放在我们未塌的那只窑里,一直到安葬完毕,最终父亲从自己建造的院子和窑洞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道路,把沉重的家庭生活担子留给尚且年轻的哥哥和裹着小脚的母亲。

那个时候人们虽然缺吃少穿,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但是人人养成一种顽强战胜贫穷,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居住那么困难,父亲和哥哥从来没有去大队、公社寻求解决庄基问题。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政府开始解决农民居住困难的问题。我们队上共有八户人家申请批准了庄基地,对我家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统一规划完结后,我们迫不及待第一家开始破土动工挖坑子。那天全家人兴高采烈,拿着镢头、铁锨、笼担,站在属于自己庄基土地上,激动得多想响一串鞭炮庆典一下。我们窑洞工程“奠基仪式”就在镢头锨的叮当声、一家人的欢笑声中开始了,我们急着要住,先计划挖出不到一半的坑子,哥哥们和嫂子白天给生产队做活,晚上挖坑担土,我和妹妹提笼装土,一直干到深夜才罢休。那时也无钱雇人做土活,以后的打窑洞、打胡基、脱炕坯,裹泥窑,扎窑间子等出力活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抽空干出来的,请木匠做好了门窗,请匠人打泥好锅台。一年后,窑干透了,母亲选择了黄道吉日,我们搬进了十多年来朝思暮想的、属于自己的窑洞。

我们的家院子虽不宽敞,但是母亲将屋里盆盆罐罐擦的明光闪亮,哥哥将院里门外扫干干净净。后来我们继续打窑洞,准备给三哥结婚。可老天爷好像处处于我家过不去,就在搬到新家的第二年夏天,一场暴雨过后,我家崖背是两层百多十亩的漫坡麦地,不知大水从那里涌到收了麦的地里,从地里无阻无拦的涌下了院子,又涌进了窑洞。白哗哗的水不停地从地里淌下来,大哥喊着左邻右舍几家赶紧往出逃。我们丢弃下粮食衣物,抱着拉着侄女侄子,逃到了伯父家里。

后来,听说大水是上边村子的土坝决口后冲下来造成的灾害。一家亲戚主动腾让出两只窑,我们才算安顿住下了。粮食衣物泡在了泥水里,窑肩、炕、锅台倒塌了。第二天,公社大队领导干部来调查了解灾情,县上派人慰问灾民,村民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帮助各家排水,晾晒粮食衣物,让吃让喝,真是一家有难、百家帮忙,人在困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党的关怀、社会的温暖,人民群众的热心帮助。有党和群众的支持鼓励,我们振作起来,度过难关又开始重新建设家园,一年后我们又搬回了自己的家。

八年,我们搬了五次家。日月如梭,物换星移,转眼已过半个世纪,但历历在目的那些事在心底不会被时间抹去。

九十年代两个侄子分家独过,自己盖了砖混结构的瓦房,寝室,厨房,粮仓,厕所一样不差,崭新的门窗,高高的门楼红漆铁大门,让左邻右舍为之羡慕。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住房标准也不断提升,后来几个侄子盖的水泥楼板房,单元式结构,美观大方。家电齐全,家具琳琅满屋,窗明几净,通了自来水,安上了太阳能,居住的比城里人的单元楼要阔气多了。这些年随着家庭形势的变化,几个侄子在县城又购买了单元楼,工作上班,孩子上学都方便了。

经过精准扶贫工作,农村居住条件改变的更扎实更完善,居民新村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排排房屋,一行行绿化树木、花丛,人像居住在花园里。没有改革开放,哪有这巨大的变化?现在精准扶贫到了攻坚摘帽阶段,共产党就是要让所有的农民都生活在和谐、舒适、安宁的环境里,能够安心地为实现心中的梦想、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这是新时代农民的福气。

作者: 张桂琴,退休教师,淳化县老年大学文史班学员。

陕西农村网“家乡巨变”征文邮箱:295589921@qq.com,欢迎赐稿。

征文合作单位:

中共泾阳县委组织部

汉中市西乡县审计局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河池寨村党支部村委会

陕西文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老陕网商贸有限公司

平利县中皇山女娲茶业有限公司

渭南市中心医院

礼泉县永康颐养中心

新西部教育网

渭南农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中共乾县县委宣传部

中共大荔县委宣传部

中共丹凤县委宣传部

中共蒲城县委宣传部

陕西省旅游协会

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有限责任公司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启事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集锦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满怀激情写家乡巨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