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优秀作文10篇(四)
想你(1)
九年六班 庄丽桃
化作风,化作雨,化作春走向你。
——题记
风拂柳叶,雨润大地。
您如星辰般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您严中有爱。您温柔又有耐心!
万里星空都不及您在三尺讲台上绽放的如花笑靥,多少学子求学的信念因您而变得更加坚定了。
一场分班风波,我们遇见了您——一位美丽聪慧的老师。也许对以前老师还有难以割舍的情愫,我们对您一开始抱有敌意,还处处与您作对。课堂上我们的坐姿随意了,作业马虎了,违纪现象也来了……原以为您会大发雷霆,如果真这样,正中了我们的心意。可您处处包容我们,用真心呵护我们、用爱教育我们。您背后哭过、埋怨过,但转身看到我们时,又笑脸相迎、耐心辅导。您用您的智慧与温柔改变了我们,让我们明白了您质朴而又真挚的爱。老师我想对您说:“对不起,请您原谅还不懂事的我们”。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转眼就是两年。
忘不了午餐、晚餐时您给我们加菜的情景,忘不了我们生病时您担心的神情,更忘不了每次放假前您对我们的千叮咛万嘱咐……
也许我们只是您众多学生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但您却是我们生命历程里最耀眼的那颗星。老师,我想对您说:“谢谢您,无论是温柔细心的言语,还是严厉的批评,谢谢您!”
一场变故,您请了长假。我们再也无法与您一同谈心,一起欢笑了。我们失落,我们难过,我们想您!
您是明月,照亮了我们前行之路!很庆幸,在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了您。
云是风吹过的见证,风是雨来过的见证,雨是你我相识相知相惜的见证。您在远方,我在这里,云会将我的思念捎去,风会为您打开。
我亲爱的老师,我的菲姐,我们的菲姐,您在远方还好吗?
简评:
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文章虽没有用典型事例来塑造菲姐聪慧、爱生如子的形象,但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足以证明师生情深。文章构思巧妙,思念的情感娓娓道来。
幸福的颜色(2)
九年六班 钟瑶雪
风,吹起如花般醉落的流年,踏过凡尘,你是我这短暂的征途中最唯美的点缀。
依稀记得那天,我写完作业已是深夜,匆匆忙忙地去洗澡。洗完后,披着湿发,侧身在床上看书,你轻声走了过来,“先把头发吹干再看吧,不要感冒了。”我嘴上应和着,心里没有一点想起身的念头。看着看着,睡意渐渐萌发。
意识朦胧中,房门被悄然掀开一小口子,一个在微微灯光照映下显得瘦小,略带着疲惫的身影伫立在门边。又轻轻走出去了,耳环随着轻盈的步伐摇曳,翩翩然如上下翻飞的玉蝴蝶。
你蹑手蹑脚,拿着吹风机进来了,你的动作极轻,生怕吵醒我。电源插上后,你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你轻轻抖动着我的头发,仿佛手下是新出生的幼童,极其小心。另一手轻轻晃动着吹风机。灯光下,吹风机上的金色映衬着你的双眸。我这才发现,你的眸子已没有以前那样乌黑发亮了。倏地,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待把我头发吹干后,你又轻轻把被子东扯扯西扯扯给我盖好,你眼角的鱼尾纹间落满了慈爱,睫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那是我所见幸福的颜色。你看了看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而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短短的一瞬,带着未曾历经沧桑变动的空灵活泼地滑过心田,抖起一波温柔。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与你像这样这般亲昵了……
早晨一出门,我便与阳光撞了个满怀,金色的光照耀在我身上,我知道,那是幸福的颜色。在成长的道路上,我身披金色的光芒,头戴幸福的光环且行且歌。
简评:
赤橙黄绿青蓝紫,总有一个颜色属于自己。母爱如水,滋润心田。母爱又是什么颜色呢?文章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母爱的颜色。那是幸福的色彩,挥之不去。母亲为我吹干头发,母亲为我盖好被子,母亲光辉的形象跃然纸上,母爱带来的幸福感洋溢在字里行间。
驻足在生命中最美的瞬间(3)
九年6班 陈晓婷
总有些瞬间,能温暖整个曾经。
——题记
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带来了阵阵寒意。走在不知道通往何处的小径上,我拥有的,只剩下一个忠诚的时刻陪伴我的影子。
这是个晴朗的夜晚,没有氤氲缭绕的云雾,我却感到格外迷茫。迷茫?也许是从心底生根发芽,然后悄悄涌上心头,最后弥漫了我整个身体吧。脚步逐渐放慢,大概是因为我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该去的地方。眼中的远方也变得模糊起来,即将被迷茫的心淹没,很快不见天日。
从背后传来的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打破了这个寂静得可怕的氛围。带着迷茫,带着好奇,我蓦然回首,只见明亮的路灯上面,墨色的夜空中点缀着比那灯光还要亮的烟花。是烟花,多美啊!我发自内心的感叹着。有多久没看到过烟花了?我也记不清楚了,上次看烟花的日子该是很久之前了吧!
一簇簇花火争先恐后地拥上夜空,又相继崩裂、绽放。“东风夜放花千树。”此时此刻,正如辛弃疾赞叹的美景一样,烟花开满天,好似千千万万的火树银花,把寂静漆黑夜空装点的那样璀璨。“更吹落,星如雨。”经风儿一吹,那些绚丽的“火树银花”便四散开来,五光十色的星火飘落,后又随风而逝,就像下了一场流星雨一样,美好却又短暂。
当夜空重新恢复平静,我的心却热乎了起来,一种微妙而浩瀚的感觉,打开了我的心门,迷茫被释放了出来,好像也随风而逝,飘去了我看不到的地方。脑子飞速运转,我联想到的是人生。
我不停找寻的归属,终于找到了。人生如烟花,随风起,又随风落。起起落落只是一瞬间,何不在这一瞬间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这一瞬间成为永恒呢?
夜空中的一瞬之光早已消失,我的心中却多了一道永恒不变的光芒。它陪我悲,伴我喜,让我的心不再悲伤、不再迷惘。
简评:
烁然绽放的烟花虽美丽,却短暂;悄然盛开的人生之花,虽难得,但永恒。
文章巧用辛弃疾的词句描绘烟花的绚丽多姿,又恰到好处的由烟花联系到人生价值,水到渠成地道出自己不再迷茫。
美好一直都在(4)
九年六班 刘襄月
自然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她调皮地将美好分成千万份,藏匿于世间的隐秘角落,亦或是随意放置于寻常事物中。只等人们去发现、欣赏、赞叹和珍藏。美好,一直都在。
“山抹闲云无墨画,林漏疏雨有声诗。”青山是最高明的画家吧,它闲抹几缕,你看不到它的墨,甚至看不见它的走笔,它的技法,但你眼前有景,心中有画。林中叶间漏下的分明是诗,有声音的诗。
记得有一天,我如往常般坐在茶室,听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讲述着他们的往事杂论。我缓缓抬起头,看到一抹夕阳映在灰蒙蒙的玻璃门上,鲜血般色泽闪耀强光,如同沸腾的银汁浇在夕阳上,玻璃上的灰尘使它染上一层暧昧的污影,仿佛来自夕阳内部的黑暗力量,正企图咬破红日之核,瞬间吞没一切。
我怔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我缓过神来,端起茶杯。向美好的自然致谢。感谢她赐我如此美的一幅画卷。香茗散发浅浅香气,我仿佛听见味蕾放下矜持的呐喊声。呷一口,入口是苦,再微含片刻,品味到了甜。轻咽下去,唇边两行诗句化作信笺托孤雁捎去,回甘的甜意也渐渐润上心田。
美好一直都在,清闲的时候,都是坐在窗前。白天看窗外的云,我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那里云铺路,种花树。到了傍晚,山静云初吐,家家户户屋顶炊白云。傍晚看窗外的月,月下花间一壶酒,醒时月落乌啼,江枫渔火,正照彩云归。
明代陈献章有一首《拉马玄真看山》很有意思:“文士弄笔砚,著述劳心神。而我读无事,隐几忘昏晨,最闲人。”
有人总抱怨生活中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哪还有时间去与自然做交易,用零碎的时间换取细碎美好。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人情世故和勾心斗角?省下来的时间足够你做一笔交易,赚的盆满钵满。
美好,一直都在,她从未离去。人生不应该只是一个个须臾,不应该连一个涟漪、一个缓缓的倒影都没留下。与美好携手,与生活相伴,才能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盛世华章。
简评:
语言唯美、功底深厚。诗词信手拈来,运用恰到好处。云也好,夕阳也罢,作为自然的一隅,在作者笔下都别有一番意境,又是那般美好。作者能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美景,还能悟出这般人生哲理。难得,难得!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 (5)
九年六班 卢卓钰
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似那日的您。
犹记得与您初见之际,您身着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一件洁白的上衣,长长的头发被高高地扎起,微笑着望着我。您笑的时候,眼角旁有一圈笑纹,细密如水波荡漾,随着您一耸一耸的眉淡淡化开。
课堂上,三尺讲台是您的舞台。纵使没有闪烁的灯光,没有助阵的道具,您依旧充满激情,滔滔不绝的畅谈古今中外,您用深情的声音将智慧的甘霖洒落在每个人的心中。粉笔一寸寸在消失,我们的心也一点点被照亮。
光阴被眷恋流离成萤火,我在沉重的学业里步履蹒跚,磨难踵至,险象迭生。可是为什么,我总可以在光亮处望见阴霾里的您。您将昏暗留给了自己,却给予了我们永恒的光明。
我想起了您的怒火,像是被点燃的火把,熊熊燃烧的烈火,似要将一切吞噬。您发怒了,大声的质问我们为什么如此马虎地应付作业。那时,整个教室静的好像空气凝结了一样,每个人都把头深深地埋进“坑”里,像要逃避危险的鸵鸟。
我将头稍稍抬起,分明看见您眼中的无奈与不忍。我知道您是恨铁不成钢,恨我们在美好年华荒废了学业。
那一刻,有一股美好与空灵,就如同迸射而出的光芒一样,那么澄澈地涤荡着每一颗心。时光的幽谷中,绛紫的花海中,那些芬芳的感动在悄悄歌唱。
午后的阳光被打上了滤镜,窗外有微风轻抚枝头的绿叶,墙角有花朵吐露着自己的芬芳。那是一朵淡雅的、素白的花,阳光正好照在那绿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依旧固执地伫立在那儿。
也许,尽管有时候您并不招人注意,但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
简评: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老师用心传授知识,用爱呵护学生。老师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正如文章所言,老师不招人注意,老师将昏暗留给了自己,却把光明给予了学生。文章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恰到好处的表情达意。
老爸的“甜”汗水(6)
卢婉淑919
很多时候,我总是格外地讨厌夏天。可我又常常因为夏天而想念远方的老爸。
很小的时候,过节从家乡带回来的绿豆饼已经吃完了,而我又吵着闹着还想吃,可远在外地,是难以找到像家乡那么纯正的绿豆饼的,除非是家乡本地人开的店。妈妈曾经买了街边店铺的绿豆饼,想看能糊弄我随便吃两口就过了,可我一吃就知道不是正宗的,生气地将头一瞥,将一整袋饼狠狠地扔到地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不是这个,不是这个。”妈妈气急败坏地皱着眉头,一边收拾一边指着我说:“这么热的天,我能去给你买已经不错了,你爱吃不吃,你还挑呢你。”收拾完之后便去厨房忙活了,留下在地上无理取闹的我。
一言不发坐在沙发上的老爸突然起身,拿了钥匙,踩着自行车出去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哭累趴在地上睡看了,听到老爸未入家门先闻其声的大喊:“囡儿,你要的绿豆饼,我给你买着了!”气喘吁吁的老爸进门后,大口灌着水,迷糊中的我闻到了一阵浓烈的汗臭味,我突然看见爸爸手里的袋子,两眼一亮,立刻爬了起来。此时的老爸如同喝醉酒一样满脸通红,整个头顶还在一直冒汗。老爸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指着桌上的饼:“囡儿,快尝尝那绿豆饼,可正宗了。”我欣喜若狂地扑向桌子,打开那绿豆饼,闻了闻:“嗯,就是这个味道。”我拿出一块递给爸爸,爸爸却摆手道:“这饼太甜了,只有你们小孩子才爱吃这种甜的东西,你快吃吧……。”老爸在说话的时候还不时喘着小气。我注意到,老爸的衬衫已经被汗水给浸湿,而此时汗水散发的味道已成了甜味,我觉得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甜的绿豆饼。
后来越长大我越想,老爸在烈日下蹬着自行车不知道穿了多个条街道,只为了给他的年幼的女儿买她想吃的绿豆饼。老爸就是用他的汗水来养活一家六口人,在夏日高温下替别人搬货奔波,为他的孩子赚取学费。高温照耀下流出的汗水不知道装了几百罐甚至几万罐,可老爸却从不抱怨什么。
如今,老爸远在他乡奔波,每到夏天,我总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老爸的汗味,那味道,是甜的,比任何糖果都要甜好多的。
点评:
作者构思巧妙,汗水给常人的感觉就是臭,但本文的汗水却是甜的,另辟蹊径,让人眼前一亮,本文没用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够以情动人,实属难得,文中父亲为女儿能吃到绿豆饼骑着自行车再高温烈日下奔走在小巷的形象已经印刻在读者心中,朱自清的背影让人潸然泪下,而本文父亲奔走后的“甜”汗水却让人余味无穷。
陌生的真相 (7)
卢婉淑919
夜缥缈,星点缀,他依旧。
——题记
他在她的记忆里,是一个……陌生的……爸爸。
她学课文的时候,读到的是慈爱,博爱又或者是因望子成龙而严厉的一种父亲,可是对于他啊,她是真的看不清摸不透。她甚至觉得他就像一个浪子。
开家长会的时候,她作为好学生站在台上,却是老师为她颁奖,望着其他同学站在领奖台上从父母手中接过奖状,她觉得有些揪心,但是她从来不敢奢求,她总是一个人在角落,看着同学可以一个个被父母接回家,留下她渺小无助的身躯在教室里。别的同学问她为什么没有家里人来,她只是苦笑道:“他工作太忙了。”可是她连他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
月色很美,她拖着腮在阳台期盼父亲的身影,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回。他的卧室依旧是黑的。她只知道他是个夜不归宿的人,她多么希望自己睡到半夜可以被他回来的声音吵醒,可一次都没有过。她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门口的拖鞋有被动过的痕迹,她知道他肯定白天有回来过。她的记忆里似乎没有父爱。
在一次感恩大会上,多媒体放出了部分家长的工作环境,她无心观看,任PPT在她眼前蹿过,忽然,她好像看到了他。她猛地抬起头,那张画面仿佛被定格了一般,她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他。正午他在赤日下背扛着一袋又一袋货物,从这头搬运到那头,沉重的货物压得他直不起腰,本身就朴白的衣服在灰尘的覆盖下灰了一个度;晚上,他在酒楼里替别人端茶送水,为客人上菜,来来去去,东奔西走。她震惊了!想想之前的种种,她双眼不受控制地落下了一行行清泪。会后,她的老师告诉她,他其实很关心她,家长会他其实也有来,只是怕自己没有体面的衣服给女儿丢脸。他总是偷偷地从老师那里了解她的情况……
这一次,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无声的关爱。繁星依旧,浩月横空,他还依旧,但她不再埋怨。
点评:
本文用第三人称视角描述了一位渴望父爱女孩的内心独白与情感转变,客观真实,很有代入感。从之前的埋怨不解到震惊再到最后的原谅理解,情感过渡随着事件的变化而流露的自然贴切,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她挖掘到父亲无声的爱,主旨得到彰显,情感也达到了最高潮,让读者产生共鸣。
他的背 (8)
919卢婉淑
他的背,像山又像丘。
——题记
从前啊,他也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少年凭着他结实有力的身板,在外扛工,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劳碌……
后来啊,这个少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他的背啊,直得如柱子一般。记得他常常脖子上驮着年幼的我,带着我四处兜风。每逢这时,邻居王大妈总调侃道:“小妮子啊,还不快下来让你爸歇息歇息,小心把你爸爸的背弄折了。”他摸着我的头,宠溺地答道:“没事儿,老爸现在的背可结实有力着呢!”幼时的我也老喜欢坐在他结实的身板上,不管他下班是否疲倦。他在我面前的形象永远是高大的,可后来,那是我第一次看他弯腰……
幼儿园的我与同班同学为了争一件玩具发生打闹,当时不知道我哪儿来的劲儿,竟把那位小朋友的门牙打掉了一颗,还在他的脸上也留下了“战绩”。对方的家长了解情况后一下子火了,嚷嚷着要让我也被他的孩子打一顿。他那天火急火燎地跑到我的学校,在那位家长的劈头大骂下站了将近一个小时,他就这样用他硕大的身躯挡在我面前,矮小的我只觉得面前黑压压一片,被他山一般的背挡着。忽然,那位家长似乎耗尽了口水,停止了指责,我突然感觉身前一亮——是他弯下了腰,鞠了三次躬给对方道歉。那一瞬间,我震惊了;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自那以后,我下定决心不会再让他弯腰。
再后来啊,我长大了。生活的担子再一次使他不得不弯下了腰。我曾经亲眼目睹,他在烈日炎炎下,肩上扛着一箱箱货物,从这搬运到那,反反复复,不计其数。他的腰弯下了,像桥,也像丘,时不时看见他直起腰,捶了两下,又继续弯下腰去搬货。他的背是全家人可以依靠的山,哪怕压迫再多,他也不曾把弯腰曲背的一面展现给我们。我和他都知道,那座山,是倒塌了多少次之后用小丘堆积起来的。
他啊,他其实挺平凡的,可是他的背,是我爱的屏障,是墙,是山,是无论多少风雨都摧毁不倒。
点评:
作者以他的背为视角,歌颂了浓浓的父爱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对父亲的敬佩与赞美之情。他的背,他那为了家人辛苦打拼的硬汉形象在作者细腻的描写中跃然纸上,结构上颇有余光中《乡愁》的影子在里边,从前啊、后来啊、再后来啊,过渡自然,一唱三叹,更让人感受到他背上承载着对家人浓浓的爱与责任担当。
切糕一直都在(9)
919方银娇
时间如小偷,总在我们不经意间间偷走许多东西,每当静下心想要去记忆长河去寻找什么,却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像握不住的沙子般稍纵即逝,而有些人事物却在时间的长河中经过反复冲刷,留下熠熠生辉的金子,如一束温暖的炽黄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总喜欢在忙碌过后闲适时光,梦回小时候,梦回小镇。小时候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纯正乡音、家乡特色小吃——切糕,总能轻易触碰内心最柔软的地带。
南方的小镇总是多雨的,水姑娘在砖瓦上流连又在空气的委托下来到了充满苔痕的青石板上。我听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高兴极了,挽起裤脚,一脚一脚地踩着水,水花溅起。风吹来了泥土混合青草花香的味道,还吹来了桥头切糕的缕缕香味。
我抓起倚在门边的伞,赤脚便往巷子深处飞去,只听见脚丫儿踩水的声音。母亲着急的声
音传来:“囡儿,你要到哪去,快要开饭了。”我兴奋地喊:“娘,孙大伯家的切糕好了,我买切糕去。”稚嫩的儿童声在巷子里回荡,也不知有没有传到盼望儿归的母亲耳去。
我顺着扑鼻而来的香味,呼哧呼哧地跑到桥头。桥的另一边正传来甜香软糯的香味,糯米的清香窜进了鼻尖,我不禁舔了舔上嘴唇,咽了几口口水。我走到店里,店里的陈设极其简单,也不过几张桌子,椅子而己。老板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他做切糕已有好几十年了。他做的切糕甜不腻,令人吃了还想再吃,许多外地人慕名前来这里买切糕,因此,他家的切糕便成了家乡专属的味道。
“老板,来一份切糕,多加点红糖,不要芝麻”我对着老板说。老板微笑看我“方家的妞,又来买切糕了”我含着笑意点点头。
不一会儿,切糕便被送到了我手里,刚出笼的切糕,还热乎乎的,这时配上点红米糖,一口咬下去大自然和人工的精美交融便在我味蕾碰撞出火花,老板看着我陶醉的情状不禁哈哈大笑,走到店门口,拿起棒头敲了敲那口古朴的钟,浑厚的钟声和雁过的啼呜声相互交融,鱼儿都跟着欢跃而起。钟声告诉人们切糕已好的讯息,不一会儿本各个巷口便出现了三三两两的人,邻里之间互相调侃拉家常,不约而同地往桥头走来,乡音萦绕耳畔……这是镇上人们生活十余年的默契,也是独属于家乡的记忆。
后来,有一次出门远行,母亲为我寄来了家乡的切糕。软糯甜香的味道,又引我回到了那座多情的小镇。此后,无论我走多远,切糕一直都在!乡情一直都在。
点评:
小作者用切糕寄托乡思乡情,选材富有地域特征具有典型性,切糕在文中已不是普通的切糕那么简单了,切糕中包含的情足以让读者细细品味,语言清新如春风,细腻的细节描写把读者也带回到那个多情的小镇,去感受到家乡切糕的美味与美好纯真。
我在书中成长(10)
919庄锦芳
成长路上,有书,快哉,足矣。
——题记
仍记幼时,在每一个静谧的夜晚,母亲都会将我拥入怀中,轻拍着我的背,哼唱着不知名的歌儿。若我请求,母亲便会为我讲一个故事,是完美蜕变的丑小鸭,是流落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愚蠢无知的穿着新装去街头游行的国王,是最终获得幸福的灰姑娘……伴随着我进入一个又一个充满甜味的梦乡。
未曾忘却,在每一个惬意的清晨,手捧张淡黄的书页,一杯花茶,一天就可以这样度过。在诗词长廊中漫游,体会“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淡定;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造;领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励志……诗词让我收获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原来春夏秋冬、世间万物背后都有熠熠发光金子,只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为了赶路遗失了它们,需要我们用一颗心去细细琢磨发现。
我仍记得,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搬出几本厚厚的书,细细品味。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先生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刻画得活灵活现。不知是孙少安与田润叶分手的迫不得已,是李向前遭遇车祸后的无尽绝望,还是孙少平得知田晓霞舍救人离开人世后的孤单落寞,都让找的心像被一只大手狠狠地揪了一把似的。余华先生的《活着》,讲述了福贵遭遇家庭变故后不得不开始打拼的事。但伴随着身边亲人的相继离世,他只能一个人孤单地活在这世上。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找至今都难以忘记:县长夫人产子大出血,需要有人去积极献血。而福贵的儿子有庆被选中了,但到最后却被那群毫无人情的恶魔给活活抽干了血,小小年纪就这样离世。福贵得知后,愤怒,绝望与忧伤交织在一起,他找到县长,却发现县长就是当年与自己共患难的兄弟春生……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为福贵的遭遇而同情,心中不免泛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书,是从远古走来的那轮明月,诉说着尘世的悲欢离合,书,是从天涯飘来的那缕清风,吟唱着人间的喜怒哀乐。而我,徜徉在她的怀抱里,汲她所给予的生命的情愫。我,在书香中成长。
点评:
小作者在书的滋润中感受到生命不一样的精彩,我们也可以在随着事件的展开去见证小作者的成长足迹、感受到读书伴之而来的愉悦感,本文点题扣题堪称经典,我在书中成长的主旨得到凸显,排比、比喻修使用更是增添了文采,让人感受到语言的美。
B?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