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作文课
专注中小学生阅读和作文指导;关注回复「领取」千元资料免费领
关注

特别提示:因音频文件较大,无法直接上传,可以在文末留言获取讲座音频版。
盼望着,盼望着,期末考试来了,寒假的脚步近了!
总感觉没睡醒的样子,迷迷糊糊睁开眼,天明朗起来了,饭香甜起来了,空闲时间多起来了。终于放假了,不用再起早摸黑,不用再天天为作业奔忙,还会收到不少压岁钱……
总之,喜欢寒假的理由,大家可以说出N 1条来……
不管期末成绩怎样,在此老师先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学期了,大家的弦一直绷着,期末复习以来,大家一定尽心尽力了!这个拥抱是鼓励,是肯定,希望在这个冬日给大家带来温暖!
但是,初三寒假是初中学段的最后一个假期,开学后学习的脚步会更快。这个寒假,有真正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自主复习、弥补学习短板的机会,是赶上、超越的最佳时机。所以,初三寒假,是弯道超车的最后机会!每到这个寒假,许多初三党便开始上演“逆袭”好戏了。同时也有更多的初三党,白白浪费了这最后一次宝贵机会,越落越远。
利用好了可顶三年之功。利用不好,开学后立马进入被动模式——想想自己被冷却的状态,被淘汰的状态,想想曾怎样起早贪黑地苦读,怎样完成过铺天盖地的作业,功亏一篑是不是太可惜了?
我们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私人订制”,达不到孔圣人讲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一个班级四、五十人,再负责任的老师也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也无法分层教学。
尤其是初三阶段,老师教学的重点,必定是以中考为导向,能兼顾的尽量兼顾,实在跟不上的只能放弃了。时间上的紧迫感,各科之间学习时间上的挤压关系,造成老师必须把题型难度向中考靠拢,而布置的作业量尽可能最大化。
那些年级排名前列、主动性强、基础硬的同学,累归累,消化吸收是没问题的。而其他人,就不好说了。所以有些老师讲了,我也认真听了,当时也听懂了,可是一做题就不会,考试时更懵圈,分数还是不理想。为啥考试分数没变呢?因为时间紧迫,老师给你讲到位,但自己没时间深入探究、加量练习、彻底吃透这类题。时钟进入第二天,新的一天要学新的内容,然后你就那么水过地皮湿的、轻描淡写的给忘了!所以每天看上去忙着所谓学习,却没有真正学会。
首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都要提前谋划、打算,这样成功的几率就会很高!相反,想到哪里做到哪里,结局就不太好说了。制定计划的套路就是:什么时间段该干什么事;整个时间段该干多少事!定好计划后,记得要给家人“审核把关”一下,目的是让计划更合理、更有效!
比如: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2:00,每次学习90—120分钟,中间休息5-10分钟,学习内容自己安排。
为了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帮助,好好利用这个寒假,将复习效益最大化。开学以后各学校都开始进行第一轮复习,就是把学过的初一至初三的知识点给“捋”一遍。这个速度很快。就算你在“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已经忘记了,老师也没有时间停下来帮你慢慢搞,全靠你“把喝咖啡的时间也用在学习上”,对时间的运用要“善于挤和善于钻”。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在寒假把第一轮给梳理了,老师带着“捋”的时候是复习巩固了。
巩固基础知识:分册复习字音,字形(读一读、写一写),成语,默写、文学常识、文言词语、对于重点篇目进行加强记忆,建议三天复习一册书,再可以利用早晨、入睡前和零散时间来复习。我们“每日一题”跟踪练习。
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题型、解题思路、得分点进行总结,将四大文体阅读材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的考查点梳理清晰,规范答案,提高正确率。
从习作中梳理出情感型、成长型、环保型、品评历史、品评时事等不同种类的作文,修改、完善到一类文水平,保证每种类型作文至少有2篇较满意的习作备考。
特别提醒:把本学期最后两个月学过的东西好好地回炉!初三的各科新课基本上是学完了。
但是,但是,但是——
老师是赶进度教的,九年级的内容学得肯定是囫囵吞枣,
而这些内容正是初中学段的难点部分,趁着热乎劲还没有过去,把这些知识回炉一遍!根据知识点(如小说阅读、议论文阅读)理出题型、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在做题时反复强化。还有,通过限时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力求快而准。
即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要静下心来,加强基础知识的的识记巩固,中考命题难易程度比一般是7:2:1,有的地区是8:1:1.最不济也是5:3:2,基础题不丢分,分值低不了!一定要把握最后一次反超的机会!
寒假的第一任务有计划的梳理基础知识,总结阅读题的纲要结构,第二大任务就是有针对性地弥补薄弱点——整理错题。
错题本是必须的,再忙也要准备!
如果以前没有的话,假期时间,各科都应该备上错题本,把所有碰到的错题都“拷贝粘贴”上去。然后定期重做,即“刷错题”。
错题刷刷刷,成绩唰唰唰。
强调:“刷”必须是重做一次(是做、做、做),不是用眼睛扫。这个世界上,靠眼睛是学不会任何技能的。有的童鞋已经用眼睛刷了三年书本,唯一成功的是刷成了近视。
因此,必须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时间宝贵,不必往错题本上抄题,太费事。改剪贴(没用的卷)、改复印(建议投资千元买复印机,放那随时印)。双面胶、活页夹、荧光笔等都用上。
刷错题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自己标记(△※☆等符号随你喜欢),再看解析。下次还不会,继续叠加标记。一般的错题不出三遍一定掌握。你可以打个大大的红对勾(√)了。
如此往复。
其实,中考规律性超强,不会变着法儿换题型难你的,每年的考试大纲,改动不超过十个字,题型变化不大!
只要重复,重复,再重复,练熟了就能掌握85%-90%以上的分数,本市最好的高中会很乐意接收你!甚至会“抢”你!
中国人口多,人才济济,目前考试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我们与其发没用的牢骚,还不如选择去适应。
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下的孩子一般不会欢天喜地的去弄一个错题本。一是枯燥,二是当时看不到效果。再不喜欢,也得自己弄,家长千万不能代劳。否则那跟看一本买来的《某某状元笔记》没什么区别。
中考前的一个星期,下学期每次模拟前,你复习什么?还要一套套刷新题吗?意义不大,来一组错题吧!解决了问题就赢得了分数!成绩一定就会阶梯式上升!
1. 整理错题
整理做过的试卷上的错题,盖住正确答案和笔记。一眼能看出错因和正确选项的,直接过;需要思考才能知道错在哪儿的,认认真真把知识点再记一遍;看不出来错在哪儿的,翻笔记,记在错题本上。
2.错题归类
不是把所有错题一股脑记在错题本上就行了,一定要归类。语文可按照文体归类。
3、提炼解题技巧
“百炼成钢”,通过训练巩固已掌握的题型,发现漏洞,及时补漏。掌握恰当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大家理清思路。
比如赏析题分析“词语的含义”,先结合语境理清出解题思路(修辞方法、描写方法、感情色彩,象征、双关等手法),确定范围,按照得分点作答(解词 人物、事物特点 表达感情)。掌握方法,规范答题,阅读满分不是梦!
第三大任务,寒假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所以,寒假学习中要多补习“瘸腿科目”,对通过建立错题本对薄弱环节进行弥补,再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则要抓紧寒假时间,多补弱科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木桶效应决定了水的容量。
弱科必须抓,该报班就报班。有的人认为弱科没起色,应把擅长或有兴趣的科目作为重点。这就错了。在中考中,弱科拉分没商量。一般难题只占10%,其他都是中等和简单题,弱科才是最容易的突破口。弱科轻松提十几分,反观你擅长的科目,想突破天花板却很难。
这个寒假,该报班就要报班,最好选择认真负责的老师,稳扎稳打,有针对性地指导。
第四,选择中考真题及时训练。寒假期间做做历年中考真题。通过有选择性的做中考真题,熟悉中考题型,将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训练将更有效。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通过做真题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以及相关题型。同时,还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集里,或用红笔作上记号,便于下一次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汇总在一起,记在事先准备的小册子上,请教老师。
很多地区中考的时间是:6月20左右,算上每一个周末,算上寒假,从现在开始到考试那一天,我们可用的时间有5个月,
150天。寒假,占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个月,是学校学习的放空期,却正是那些拼命想上位的学生搏命的好机会。你想冲上前去,你想战胜你瞄了好久的竞争对手,假期绝对是一个好机会。
前提是:你拚命努力,你的竞争对手整天睡觉!
但偏偏是:你可能不够努力,你的竞争对手点灯夜战!
那你岂不是惨了!
所以,这个寒假,努力是必须的。
努力了,是不是一定能战胜你的对手,不知道。但一定会战胜现在的你,那是肯定的!
现在你就开始努力,你就可以傲视群雄,碾压万方,享受成为一名学霸的快感。
开学后,老师带着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时,对你来说是巩固复习, 第二轮板块复习。也就是专题学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些板块复习就如同万花筒,让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最后一团糊涂……咱们假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了,再和老师捋一遍,是不是印象更深刻了?第三轮复习,试卷大轰炸。大多数人到了这个阶段,疲于奔命,接近崩溃;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这个时候听天由命,爱谁谁……而我们有了扎实的基础一定会如鱼得水,越战越勇!
再给大家讲一个“学霸”备考时的一段心路历程:
我还清楚地记得到了初三,我的学习成绩与之前相比有着天渊之别,甚至有一次只排到了年级七百多名。面对着一次一次的失败,我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
迷茫的我去找班主任,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你有着绝对的实力,老师看好你。”
此时我能做的只有听老师的话,不断地给自己打劲,一遍遍地确定我想要的未来,一遍遍地坚信唯有努力,我才有出路。
我认真分析每一天的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该如何改进——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四、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
错解根源是什么?
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我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我认为曾经那样的努力过,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青春,这就足够了。
中考成绩的公布,证明了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它让我迈入了心仪高中的门槛。
那一刻,我并没有欣喜若狂,因为我始终坚信,不是努力没有收获,而是收获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并不能立竿见影,只要它最终到了,这就够了。
最后,再提醒大家,过年要节制,放松要坏事。
一个学期没摸电脑了,几个月没挨过智能手机了,记不清上次赖床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假期就让我放松一下吧,何况是过年?
的确,假期本来可以放松,可以睡懒觉,可以让心放飞一会,可是“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切忌因小失大,因为这些小享受,小放松,影响了你的发展,一玩起来心就散了,所以希望大家对自己狠一点,逼自己一把,看看自己多优秀!
初三是战场,为了胜利你们必须付出代价,把你的激情,你的生命张力完全展示出来,有这股“拼劲”,在人生的战场上你也会成为胜利者。
初三是一条崎岖的山道。一是因为目标在召唤,在吸引;二是因为没有其它路可以走。假如你们不努力,那只能停留在半路,永远不能达到终点。一定要奋力前行,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农民一年努力换来迎来丰收,科学家非凡的努力取得成功,运动员多年的辛苦终于打破了记录,这种幸福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
我的许多学生,毕业以后再回忆当年的初三,当年的中考,总是充满着一种激动,一种留恋,一种甜蜜。
希望大家都好好珍惜初三,好好利用这个假期,执着前行,千万别半途而废!宁静才能致远,每天按照计划严格要求自己,把规范当作一种习惯,重视细节,认真严谨的好习惯会让你受益终身!
及时总结,利用碎片化时间夯实基础,充分利用好中考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初三会成为你们人生旅途中一道值得留恋的美丽的风景!只为了无憾无悔,这个寒假,我们一定要“发力”,希望大家在一模考试中就“脱颖而出”。
-END-
戳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