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优秀教案

zuowen 0

循环小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循环小数,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并会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准备 1 .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 54 。 246 7 。 685 5 。 354 14 。

2971 2 . 分组计算比赛: 一组:2 。 4÷3= 0 。 75÷2 。

5= 二组:10÷3= 58 。 6÷11= 讨论:为什么一组做得快,二组做得慢?一组题能够除尽,二组题除不尽,使学生对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有了初步印象。

二. 学习新课 1 . 师生共同研究二组题。

2 . 观察思考:这两题的商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第1小题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第2小题因为余数重复出现3和8,所以商就会重复出现27,总也除不尽。 教师用黄色粉笔描出竖式中重复出现的余数1和3,

8.� 3 . 在比较中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思考讨论:一组题与二组题的商小数部分的数位有什么不同?一组题除得尽,商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二组题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教师说明:当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10÷3=3 。 33… 58 。 6÷11=5 。

32727… 总结: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除到小数部分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 另一种情况是:除到小数部分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教师讲解: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4 . 理解循环小数。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无限小数中的一种:循环小数。板书:循环小数像二组题中的商3 。 333…,5 。

32727…就是循环小数。

1.出示思考题: ①二组两题中商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一题的商中有一个数字3重复出现;二题的商中两个数字27重复出现。 小结:小数部分的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②小数部分的数字重复出现的地方有什么区别?一题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就开始重复出现;二题是从小数部分第二位才开始重复出现。 小结: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数字开始重复出现。

2.引导学生概括循环小数的定义:请你说说什么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讨论后看书理解: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加深理解:循环小数后边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进一步说明: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4.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练习:判断下面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为什么?是循环小数的用循环点表示。

9375 1 。 5353… 5 。 1281414… 0 。 2142857142857… 5 。

314162… 8 。 4666… 3 。 1415926… 0 。

19292 5 . 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循环小数也可以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 。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入,比如今天是星期几,谁会说?接着说能说完吗?为什么? 引出: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情况称为“循环”板书:循环

2.初步感知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数学信息,独立列式:400÷75,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3.引出课题。 追问:像这样除下去,能除完吗?不能 板书:循环小数

二.互动新援

1.认识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这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板书:400÷75=5.333……

2.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说商的特点。

78.6÷11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停一停,看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商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3.比较上面三个算式的商,你有什么发现? 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的第二位起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

5.�

师小结: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循环小数的概念。

2.认识循环节, 如:5.333……的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

5.�

3.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如:5.333……写作

5.� 6.9258258……和6.9 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四.小结。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意图,循环小数的教学是几年级的貌似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能比较熟练地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及探索规律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练习课 教学设计

·数学四年级下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设计数学四年级下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 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滩闹欣?醚?延械募扑慵寄埽?ü?扑惚冉希?岢鑫侍庖?佳?伎挤⑾稚痰谋...·人教新课标四上:商的变化规律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四上:商的变化规律 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 商的变化规律 第三个 商不变的规律 。

二.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 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人教新课标四上:商的变化规律 教案

1.人教新课标四上:商的变化规律 教案

1.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人教新课标四上:商的变化规律 教案人教新课标四上:商的变化规律 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题

5.�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怎么写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导语: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让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理解,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怎么写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是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和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一节概念课,而多数学生对对概念课不感兴趣,感觉枯燥乏味。所以一开始上课我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比比谁说的快、找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即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流于形式。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怎么写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

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

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怎么写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

6......②0.5

5......③3.141592

6...... ④1.535

3......⑤8.4161

6......⑥0.9375 ⑦5.31416

2......⑧5.64664

6......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

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 篇1 通过探究式教学,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

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没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究。四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评价正文: 由我校中学理科教研中心组织开展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专题试验于正式开题,起动试验,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试验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组总的计划安排,该课题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第一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堂教学中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等进行小型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并建立起初步的教学模式。

二.第二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外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如怎样联系本地实际确定专题,探索研究的形式和方法。

三.第三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第四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课内外综合优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功能和作用。

二.实验的基本做法

一.明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进行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

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观察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综合应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三.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如有的同学能探究设计家庭合适的提水设备;有的同学能自行设计、改进自家的炉灶,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燃料等。

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探究式教学,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没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究。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 篇2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把这个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制定了《位庄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学习,方案中详细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通过学习,全体老师都对研究性学习有了科学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基础。

2.成立了位庄小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为各班主任。由领导小组协调,各班相互配合,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二.认真组织活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各种方式如:查阅资料、动手实验、走访、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题的选择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选择活动内容,为了便于管理,活动小组在本班同学间组合。

2.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及周末、假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校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3.组织中期评价。

指导教师汇报前一阶段的活动进展情况,并研讨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4.各小组将搜集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参加展示。

三.取得的'成绩与体会 虽然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过程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了这门课程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变化,也让全体师生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一位教师在总结中说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面对不同班级、不同个性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热情、智慧,这是教师付出的过程,也是教师接受挑战的过程,也是课改的新环境下成长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教师受专业、兴趣、年龄、精力等的局限,有时的辅导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的压力和改变,老师的角色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指导者、合作者和辅助者。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其中5年级的同学感受到:“当我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中,才发现我们的准备并不足以面对这个社会。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无数次的受到别人的驱赶与嘲笑,冷嘲与热讽。但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保证了我们能坚强的走下去。在做数据统计时,我们在没有任何高科技的帮助下,认真细致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在合作之中筑就的团结之火仍在燃烧着,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从同学们的这些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意义深远。

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应该说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顺利开展并且已经完成了几次活动做的非常出色。但是,由于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