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的古诗文

zuowen 0

咏雪的古诗文

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

下面是咏雪的古诗文,欢迎参考阅读!

1.《咏雪》 唐·骆宾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2.《早春咏雪》 元跟末·王初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3.《咏雪》 唐·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4.《咏雪》 唐·董思恭 天山飞雪度,言是浇花朝。

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 鲜洁凌纨素,纷糅下枝条。 良时竟何在,坐见容华销。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附:赞美雪的句子

1.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跟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3.白雪像小银珠,像小雨点,像柳絮杨花,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白茫茫的天幕雪帘。

抬头透过稀疏的雪帘望去,那远处的高楼大厦,隐隐约约,好像在雾中,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好看。我踏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耳边飘来絮絮叨叨又自豪的声音:“瞧我来。”

4.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5.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

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

6.气压越来越重,山林间布起雪幔。周围的尖峰,像冰山一样,在黑色的天空底版边上,划刻成锯齿形。过膝的雪层,填满沟谷,铺遮岭颠,掩饰战壕,换来一幅幽静悦目的图画,这图画立刻被西伯利亚狂风撕毁。

它冲锋似的怒吼,蛮横的掀起雪幔,飞扑着树林,沟壑……波罗叶子呼出悲惨的尖啸;豹子、狼,也嚎起饥寒来。

7.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8.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9.房檐上挂上水晶般的小冰笋,为房檐镶上一道玲珑剔透的花边。天跟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白茫茫的。整个世界纤尘不染,晶莹如玉。

一朵朵迷人的小雪花,像洁白的小天使一样清纯可爱,来自那令人向往而神奇的天空,千姿百态,美极妙极!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山尖全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0.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

1.雪花悄然地飘落着。那飞舞的雪花,一朵,�。

咏雪原文及翻译

咏雪原文及翻译 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侄子、侄女的一段即兴对话。下面是我整理的咏雪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雪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全文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对照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原文及译文

咏雪原文是南宋朝时期,宋朝临江王刘义庆带领一大批文人编写,梁代刘峻作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咏雪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咏雪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咏雪原文 咏雪原文是怎样的

1.原文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2.《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3.创作背景 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

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咏雪出自

《咏雪》出自吴均,《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全诗所描绘的画面狭窄,但笔触细腻。《咏雪》原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译文:微微的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雪落入竹帘的缝隙。她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而台阶上凝积着如花美丽。

我无法看到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发白,但那只是空荡的树枝而已。伤心泪下,此情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而,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赏析:首二句从微风摇动庭树写起,与近处入帘的细雪形成一远一近的对比;三四句写雪在空中和落到阶上的不同,“如雾转”和“似花积的比喻,形容江南细雪较准确;五六句写落到树上的雪,“徒看”二字情绪似乎不高;末二句道出零泪相思。

元代吴澄《咏雪》的原文及释意?

《咏雪》【元】吴澄腊转鸿钧岁已残, 东风剪水下天坛。剩添吴楚千江水, 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 云松偃蹇玉龙寒。不知天上谁横笛 , 吹落琼花满世间。

一.二句“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点明了“咏雪”的题意。“腊”,腊月,阴历十二月。“鸿钧”,亦作鸿均。

“鸿”,大;“钧”,古代制陶时一种运转的器具。古人常用“鸿钧”比喻大自然的运行变化。“岁已残”,指已经到了岁末。

“天坛”,天上。这两句的意思是:季节已转到了腊月年底,东风把雪剪成一片片的,从天上刮下来了。这里,由于有了一个新鲜贴切的比喻,雪片漫天飘舞的形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其比喻的出奇就在于“东风”似剪刀,并非取其形似,而是取其想象。唯其喻体与本体是远缘的,才叫人感觉到“东风”象一把无形的剪刀剪成了雪片纷纷扬扬,是别具诗趣的。如果不用比喻,写成“东风吹雪下天坛”,那就不成其为诗了,因为它把想象挤出了艺术的大门,读之无味的。

三.四句“剩添吴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写雪大得遮天盖地。“剩”,作更讲, 如高适《赠杜二拾遗》:“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吴”,指今江苏省一带。“楚”,指今安徽、湖北省一带。

“秦淮”,河名, 东源出江苏省句容县大茅山, 南源出溧水县东芦山,在秣陵关附近汇合,流至南京市东南,贯穿城中,入长江。这两句的意思是:盈空的大雪,仿佛要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江山。在诗的首联里,已总述了雪飞的全貌,这里开始承接去作多角度的摹写。此处的“吴楚”,指出了下雪的特定地区,而“压倒秦淮万里山”的比喻,传神地现出了雪飞的狂猛这雄奇的画面,富有动态感,让人们从幻觉上进入到如此壮阔的境界而为之陶醉。

五.六句“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写雪停后的景色迷人。“婆娑”,盘旋的样子。“偃蹇”,屈曲宛转貌,多指形姿。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拂雪压的竹枝,就象银凤在盘旋飞舞一般,高耸的松树就象屈曲宛转的玉龙一样寒气逼人。

这一设喻,展示了一幅竹枝积满雪花,松树身披素装的写生图,玉光银色,晶莹耀眼。由于比喻本身带有新奇的想象,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此处的“风竹婆娑”与“云松偃蹇”,是上两句所写雪大的进一步显示。

最后两句“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写由天空、地上漫漫皆白而引起的联想。“琼花”,比喻雪。这两句的意思是:不知道是谁在天上吹起了笛声,把雪花撒满人间。

把“琼花”比作雪花,是对雪景的赞美,加上有奇特的想象,读之颇感生动。由雪的形象联想起仙人吹笛,琼花撒落,就将天地连成一片,写尽了雪光的明亮,雪景的皎洁。此处所写与“东风剪水下天坛”遥相呼应,令读者在回味中咀嚼着“咏雪”的悠悠神韵。

咏雪原文翻译

咏雪原文翻译如下:原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译文:微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飞雪落入竹帘的缝隙。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凝结于台阶好似落花堆积。看不见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挂满白色的雪花。

伤心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首二句从微风摇动庭树写起,与近处入帘的细雪形成一远一近的对比;三四句写雪在空中和落到阶上的不同,"如雾转"和"似花积的比喻,形容江南细雪较准确;五六句写落到树上的雪,"徒看"二字情绪似乎不高;末二句道出零泪相思。

全诗所描绘的画面狭窄,但笔触细腻。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