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我分享的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
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 山 水 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完成目标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在这段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后读一读。自己先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读。
要求:读出句子的美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
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
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
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
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要求:在这些重要词语中做重音和停连处理,读出“温晴”。
2.学生找句子,做标记,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
3.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
4.四读: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学生配乐齐读这段
四.迁移方法,读同类文章 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的风景片段,体会重音和停连 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理解,标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读一读。
2.写一写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200字左右。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是我分享的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济南的冬天》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
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
2.-
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
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 南 北平有大风 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 响 晴 “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 温 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钱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国回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了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 ”比作“白花”; 二是将“ ”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一.课题: 济南的冬天
二.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五.课时: 2课时。
六.课型: 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
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本内容由我跟大家分享《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
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 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济南的冬天》教案学习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时,我们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济南的冬天》。
二.自学指导
一. ——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贮蓄zhù:存放、积存。
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2.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
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邀回国。
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他还著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背景链接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三.自学指导
二. ——合作与探究
一.听读课文
1.听磁带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济南冬天美好的风光,并注意以下要求:
1.听清字音,读准每一个字。
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2.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情感。
2.进行男女生比赛或者是分组朗读比赛,看看谁读得更好。
二.整体感知
1.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交流点拨】 济南的冬天在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清的。
2.请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用自己过去过往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第二部分第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 第三部分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3.作者所描绘的这些美景可归纳为几幅画面?请你为这几幅画面拟写一个标题。 【交流点拨】 三幅: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
4.作者通过描绘这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三.深层探究
1.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请你用“济南冬天美,美在 ”的句式说一段话。 【交流点拨】
1.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2.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暖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3.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4.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5.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