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一.教材阅读 1.课文简说。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
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②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③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
“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④“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⑤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
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⑥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
唯一的听众好词佳句1.唯一的听众里的好句
1.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
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参加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2.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3.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4.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
每天清晨,我还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11唯一的听众名言概括求今天要交的
1.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2.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3.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4.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5.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6.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7.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8.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9.最大限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10.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1
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1
2.诚实是上策。
1
3.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1
4.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1
5.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善于欺骗的人,永远到不了桥的另一端。
1
6.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1
7.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1
8.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你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1
9.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20、诚信,如一把钥匙,打开你我心中那扇门上的锁,让我们敞开心扉,沐浴那友谊的阳光。 2
1.诚信,是人类文明的阶梯;诚信,是填补人类间隔的碎石。
2
2.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不是通过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就能检验得出的。2
3.诚信是人的本钱,没有诚信的人是一个失败者。 2
4.诚信比一切智谋更好。2
5.诚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钙,没钙的还能算作人吗?2
6.诚信就像人生航船的楫桨,控制着人生的去向。
2
7.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2
8.生活是需要诚信的,有了诚信才会有幸福可言。 2
9.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30、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3
1.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3
2.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3
3.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3
4.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
3
5.诚信是人生之本。 3
6.诚信者,受人爱戴尊敬也。 3
7.诚信是友谊的必备条件。
3
8.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先导。3
9.诚信是人生路途中的第一准则。 。
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原文《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该组课文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原文,欢迎阅览。
唯一的听众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niè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
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
作者落雪的资料有多少?郑振铎笔 名: 西谛、郑源新、落雪性 别: 男出生年月: 1898-1958民 族: 汉族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突然遇难殉职。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
是笑言天涯网站的驻站作家 落雪简单介绍下自己吧,我,笔名“落雪”,01年开始接触写作,以后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有发表,可能是比较随性的缘故,风格上没有严格的区分,或许说是有了一些大众的、生活的、本源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有时候有人读我的文字会说像谁写的谁写的,可有些作家的名字我都没听过呢,现在写手这么多,纯熟巧合,哈哈。总之,我爱文字,为文字而生,写文字是一种本能和业余爱好,也是心灵皈依的好方式。
作者落雪的资料有多少小学语文课本有“冤案”!杭州一位特级教师花5年挖出真相,所有孩子都该知道升学宝 2016-12-16 20:36:46 小学语文 阅读94
8.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这几天,天气很冷,鹿姐姐心里却热乎乎的,因为听说了一个好消息——历时5年,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本周终于成功“侦破”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起“冤假错案”。
这起“冤案”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叫《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讲述的是一名乐感极差的小提琴演奏男孩,受到“耳聋”老人的鼓励,不再羞于在人前拉琴,找回自信的故事。课文插图5年前,在张祖庆执教的一堂语文课上,有学生提问:作者“落雪”真的是郑振铎吗?张祖庆问,你从哪里获知作者是郑振铎?学生说,网上到处都是。张老师打开网页,还真是。言之凿凿,有图有真相。
可在教材的脚注中,只写着“落雪“,也没有署名郑振铎。可见,编者也不认为这篇文章是郑振铎写的。随后张祖庆找遍所有相关版本教材,均署名“落雪”,未见“郑振铎”字样。
那么,难道”落雪”是郑振铎的笔名?就算是笔名吧,同一个作家,这“落雪”怎么跟《燕子》、《别了,我爱的中国》作者郑振铎,“画风”如此不同?张祖庆想,这应该是网上以讹传讹,三人成虎吧。当时没加细究,这事儿一搁就是五年。今年9月3日,“中华读书报”公众微信号刊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院研究员陈福康先生的《一篇蹩脚文,入选课文后》,核心观点是,《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不是郑振铎。
文中提到:2014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网站上,就赫然刊登着论文《解读与关注表达:〈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其第一句话就是:“《唯一的听众》一课,作者郑振铎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张祖庆认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转发网友的文章,并不代表人教社观点,只是呈现一种说法,供大家参考。当然,网站有责任严格筛选、把关,以免更大范围以讹传讹,毕竟这是人教社的权威网站,一些缺乏考证能力的教师,会误以为落雪就是郑振铎——而且这已经成为事实——从这点上说,人教社相关审稿人有把关不严的连带责任。回到“郑振铎不是落雪"这个核心观点,他觉得还有很多需要考证的地方。
比如——怎么证明郑振铎没有用过“落雪”的笔名?如果文章不是郑振铎写的,那么,这篇文章最先出自哪里?如果郑振铎没有用过“落雪”笔名的前提成立,那么,真正的“落雪”是谁?如果“落雪”另有其人,郑振铎是怎么“被落雪”的?为什么这么多人轻易地相信了?……这也让张祖庆决定做一回福尔摩斯,把落雪是不是郑振铎的问题搞搞清楚,结果让人振奋——
1.他先是在上海S版教材注释①上找到这篇文章的来历——选自1992年6月的《女友》杂志。然而这本杂志,离现在整整有24年了,责编换了一茬又一茬,无疑是大海捞针。
2.托朋友寻访郑振铎母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校史馆,翻阅郑尔康郑振铎儿子的回忆录:《郑振铎》《石榴又红了》《我的父亲郑振铎》三本书中,均没有提及他父亲会拉小提琴一事。
3.在温州郑振铎纪念馆的简介以及相关资料中,没有提及郑振铎笔名落雪。
而且,郑振铎纪念馆落成前,请郑振铎的孙子郑源核对过所有文字。温州市图书馆收藏的《二十世纪中文著作者笔名录》中,郑振铎曾经使用过59个笔名里也找不到“落雪”两个字。
4.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邓集田教授翻遍花山文艺出版社的《郑振铎文集》
2.0卷,找不到《唯一的听众》一文;翻阅了陈福康先生整理的《郑振铎日记全编》山西古籍出版社,没有相关拉小提琴的蜘丝马迹。由此,可以大胆得出结论:“落雪”不是郑振铎笔名,郑振铎也没有写过《唯一的听众》!既然教材编者也没有称“落雪”是郑振铎,更坚定了张祖庆一开始的观点,这是网上的以讹传讹。
可是,郑振铎不是“落雪”,那么“落雪”究竟是谁?出于好奇,鹿姐姐也百度了跟“落雪”有关的所有信息。出现最多的,是这个——正当事情再一次陷入泥潭的时候,张祖庆得到了国家少儿图书馆馆长王志庚的帮助——他提供了馆藏的一本1992年6月《女友》杂志,上面真的发表了《唯一的听众》一文!由于郑振铎先生在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由此可以推断,作家落雪实有其人。张祖庆在个人公众号里记录这次“破案”经历时,不禁感叹,这么多年,郑振铎是被网友们“落雪”的,而且,这“雪”一落就是十几年啊!事情到这里没有结束,今年12月11日,张祖庆的个人公众号后台,出现了名叫岳永利先生的留言,他表示自己就是落雪本人。
在深入的交流后,岳永利在百忙中回忆相关细节,寻找相关素材,于第一时间撰写了一篇文章。得到张老师的同意后,鹿姐姐想和正在学或将要学这篇课文的孩子分享这篇文章,也希望所有爸妈能读一读,因为“落雪”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远不止真相那么简单——我是语文课本《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的真身,而且至今仍活蹦乱跳。落雪,是我岳永利用了30年的主要笔名。
《唯一的听众》1993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上海教育1993年版六年级《语文》“注释”中早已注明选自1992年6期《女友》,从“根”上就没沾大文豪郑振铎先生的光。被谬传为“落雪”的郑振铎先生早已于1958年仙逝,是谁张冠李戴让这篇现代小文“穿越”回半个多世纪前?应特级教师张祖庆先生之邀,有必要为“真落雪”和“假落雪”一起“昭雪”。事件起于“无意之中”。
2016年12月,从杭州返回北京的路上,无意中看到那篇文章,才知道祖庆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使出洪荒之力、掘地三尺要挖出“我”。“秘密”如同“盖头”被揭开时,才发现“新娘并不是我”。惊愕之下,赶紧百度,铺天盖地的错误信息,如六月飘雪。再回想一些朋友的孩子曾经请我签过名,突然觉得自己像“偷了人”似的。
如果郑振铎先生在天有灵,也一定会断喝一声“不能再误导孩子了”。面对网络阵地,改用一句名言,“正确的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去占领”。岳永利2016年12月摄于杭州往事并不如烟,一晃25年了。
上世纪90年代,那是一个扔一块砖头都能砸到一位诗人的文艺复兴时代,在大学里流行着两本最牛的杂志,一是《读者文摘》后更名《读者》,二是《女友》。1992年,那时在中国地质大学读大四的我,还是烫着“爆炸头”、弹着吉他的文艺青年。落雪 1992年中国地质大学学弹吉他同年第6期《女友》杂志上发表了《唯一的听众》,次年被《读者文摘》
1.993第5期选登。那时《女友》经常刊登我的散文故事,记得有《福饺》、《红纱巾红纱巾》等多篇文章,《唯一的听众》还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文章。
收到稿费和奖金的时候,我已经毕业参加工作,记得《唯一的听众》的稿费和奖金高达135元之巨,是我当时月工资72元的近一倍。那真是一个文学“盛唐”。这是落雪的日记照片——《唯一的听众》刊发于1992年《女友》第6期,并被评为当年读者最喜爱文章。
1997年,也是无意之中,有朋友告诉我人教版小学《自读课本》的封面文章就是《唯一的听众》。这篇小文居然登上了“最高殿堂”。兴奋之余,遗憾地发现,课本上署“佚名”。当时胜利油�。
内蒙古小学四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室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 编著语文 三年级上册第一组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灰雀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8.�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风筝 1
1.�秋天的雨 1
2.�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
3.�花钟 1
4.�蜜蜂 1
5.�玩出了名堂 1
6.�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
7.�孔子拜师 1
8.�盘古开天地 1
9.�赵州桥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
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2
2.�富饶的西沙群岛 2
3.�美丽的小兴安岭 2
4.�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2
5.�矛和盾的集合 2
6.�科里亚的木匣 2
7.�陶罐和铁罐 2
8.�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
9.�掌声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3
1.�给予树 3
2.�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不懂就要问
2.�做风车的故事
3.�五花山
4.�六个矮儿子
5.�神笔马良
6.�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7.�喜爱音乐的白鲸
8.�信箱 生字表
一. 生字表
二.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
1.�燕子
2.�古诗两首
3.�荷花 4*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翠鸟
6.�燕子专列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寓言两则
10.�惊弓之鸟 1
1.�画杨桃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
3.�和时间赛跑 1
4.�检阅 1
5.�争吵 16* 绝招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
7.�可贵的沉默 1
8.�她是我的朋友 1
9.�七颗钻石 20* 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
1.�太阳 2
2.�月球之谜 2
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园机器人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
5.�太阳是大家的 2
6.�一面五星红旗 2
7.�卖木雕的少年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
9.�古诗两首 30 西门豹 3
1.�女娲补天 32* 夸父追日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山城的雾
2.�我爱故乡的杨梅
3.�小狮子爱尔莎
4.�在金色的海滩上
5.�七色花
6.�妙不可言的位置
7.�手术台就是阵地
8.�除三害 生字表
一. 生字表
二. 词语表 语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组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古诗二首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
1.�去年的树 1
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
3.�白鹅 1
4.�白公鹅 1
5.�猫 1
6.�母鸡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
7.�长城 1
8.�颐和园 1
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0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
1.�搭石 2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
3.�卡罗纳 2
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
7.�乌塔 2
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
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 电脑住宅 3
1.�飞向蓝天的恐龙 3
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延安,我把你追寻
2.�五彩池
3.�小青石
4.�麻雀
5.�迷人的张家界
6.�一个苹果
7.�真实的高度
8.�人造发光植物 生字表
一. 生字表
二. 四年级下册第一组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7.�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
1.�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
3.�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1
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
7.�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1
9.�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乡下人家 22* 牧场之国 2
3.�古诗词三首 24* 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
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 全神贯注 2
7.�鱼游到了纸上 28* 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
9.�寓言两则 30* 文成公主进藏 3
1.�普罗米修斯 32* 渔夫的故事 语文园地八
1.�趵突泉
2.�小珊迪
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4.�黄继光
5.�生命的药方
6.�可爱的草塘
7.�到期归还
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生字表
一. 生字表二 五年级 上册第一组
1.�窃读记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4* 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古诗三首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6.�梅花魂 7* 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与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鲸 10* 松鼠 1
1.�新型玻璃 12* 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
3.�钓鱼的启示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
5.�落花生 16* 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第六组 1
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 慈母情深 1
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 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第七组 2
1.�圆明园的毁灭 2
2.�狼牙山五壮士 23* 难忘的一课 24* 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
5.�七律·长征 2
6.�开国大典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黄果树听瀑
2.�斗笠
3.�太空“清洁工”
4.�鞋匠的儿子
5.�剥豆
6.�你一定会听见的
7.�木笛
8.�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
一. 生字表二第一组
1.�草原 2* 丝绸之路
3.�白杨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 第二组
5.�古诗词三首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7* 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 儿童诗两首 口语交际 习作二 回顾 拓展二 第三组
10.�杨氏父子 1
1.�晏子使楚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 口语交际 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第四组 1
4.�再见了,亲人 15* 金色的鱼钩 1
6.�桥 17* 梦想的力量 口语交际 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第五组 1
8.�将相和 1
9.�草船借箭 20* 景阳冈 21* 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 习作五 回顾 拓展五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 2
2.�人物描写一组 23* 刷子李 24* 金钱的魔力 口语交际 习作七 回顾 拓展七 第八组 2
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
6.�威尼斯的小艇 27* 与象共舞 28* 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 习作八 回顾 拓展八 选读课文
1.�拉萨古城
2.�故事两则
3.�一件运动衫
4.�丰碑
5.�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6.�我们家的男子汉
7.�孔明智退司马懿
8.�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9.�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生字表
一. 生字表
二. 六年级 上册第一组
1.�山中访友 2* 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 索溪谷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穷人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1
1.�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第四组 1
3.�只有一个地球 14* 鹿和狼的故事 1
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
7.�少年闰土 1
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口语交际五·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 第七组 2
1.�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2
3.�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
5.�伯牙绝弦 2
6.�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林海
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3.�小抄写员
4.�城市之肺
5.�军神
6.�我们的方阵
7.�军犬黑子
8.�看戏 生字表 六年级 下册 第一组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
3.�挑花心木 4* 顶碗少年 5* 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6.�北京的春节 7* 藏戏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9* 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灯光 1
2.�为人民服务 13* 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
4.�卖火柴的小女孩 1
5.�凡卡 16*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 精彩片段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精彩片段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
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 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古诗词背诵
1.�七步诗
2.�鸟鸣涧
3.�芙蓉楼送辛渐
4.�江畔独步寻花
5.�石灰吟
6.�竹石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已亥杂诗
9.�浣溪沙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综合复习
1.�养花
2.�生活是多么广阔
3.�中华第一龙
4.�狱中联欢
5.�名碑荟萃
6.�琥珀
7.�智慧之花
8.�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
9.�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生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