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本文语言流畅,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的美好心愿。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习本课生学词。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刘玲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课前查阅了《儿童和平条约》了吗?知道的请举手。
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情况。 教师简要介绍和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
学生自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
三.讨论学习课文内容
1.�
读了课文,你觉得宣告是什么意思?
2.�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创美好的生活。
3.�你从这个条约,想到了什么? 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进行,让学生说说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听到的存在战争、饥饿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使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读后感 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学生读课文,互读,指名读,齐读,自读。
三.学生生字词 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学习中,重点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多加指导。
需要注意字形的字:予四笔写成,惧右边是八笔。
四.布置作业: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 没有战争、破坏、仇恨 共享大自然的恩惠 共创美好的生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巅”“滋润”“寄托”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公公博大无私的爱,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4.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教学重点:
1.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2.品读课文,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像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解和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借太阳的目光表达对孩子们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激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生自由初读。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生词,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同桌互读检查。
②齐读生词。
4.检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这是文章的总启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去写
2.观察一下,你从句式上明白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句式整齐
3.指导朗读
4.那么太阳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说了什么,又知道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说吧。 第二课时:
一.品读吟诵,读中感悟
一.学习2——6自然段
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他听说过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
他会看见什么呢?河流、大海、森林、人类、动物……他又会听到什么呢?河水哗哗流、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欢笑…… 过渡:他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哪些事情呢?他又为小朋友们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导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板书:读
2.孩子们,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板书:思
3.交流感受。
4.你能把你的感受批在这一段的旁边呢?板书:批
5.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板书:读
3.总结学法。
4.自主选择学习第3——6自然段。 按照刚才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从
3.
4.
5.6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按读——思——批——读的顺序自主学习,行吗?开始吧。
5.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注意:相机交流指导
1.第4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汇报。
②教师指导: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有什么问题吗? ③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而是写“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课件出示: 叫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 叫瓜田长出了蜜,。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注意“甚”、“沮”、“丧”的写法,“陪”与“倍”,“坦”与“但”两组形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进一步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情感的变化及父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内容: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知道爸爸怎么和我一起做音箱。 教案略 第二课时
一.调动兴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这浓浓的父爱之情。
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他们用心血培育着儿女。每当孩子向他提出要求时,他都会想尽办法去满足;昨天我们初读了《父爱深深》这篇课文,初步体会了作者父亲对孩子的爱,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本,用心去体会父亲对孩子的那一片真爱吧!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重点,研读变化。
1.师:爸爸自信的要和“我”一起做音箱,可是我却满心疑惑却又别无选择。那么爸爸是怎样做音箱的呢?听老师读读第6自然段,哪些句子表明了爸爸陪我做音箱的经历?
2.指名说。
“从此,日复一日,爸爸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在做音箱上。他和我一起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布料,甚至微不足道的胶水。” 点明“日复一日”、“所有”、“都”、“一起”、“甚至”,朗读体会。
3.师:终于音箱做好了,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个疑惑挥之不去,指明说。
师:当这个音箱被同学们看到时,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自读7—10自然段找出“我”心情随着同学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句子。 窘——出乎意料——羞愧烟消云散——自豪幸福 a、刚开始“我”疑惑什么? b、同学们一问,“我”怎么窘得无言以对?理解后随机朗读。 c、分角色朗读。 d、指名朗读我感到自豪的这几句话,体会这份父爱。
三.精读感悟,背诵积累。
1.师:花在材料上的钱足够买一个音箱了,可爸爸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去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爸爸是怎么想的吧!
2.自由读11—12自然段,爸爸为什么要用同样的钱陪我做音箱呢?
3.交流感悟。
4.小结:是呀,只为我的一个心愿,父亲竟牺牲他所有的闲暇时间,我怎能不感动呢?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一部分。
5.默读最后一段,体会“我”对深深父爱的怀念,提升情感。
四.让爱延伸,真情告白。
1.孩子们,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你们能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吗?谁来说说?
2.指名说后,再读课题。
3.真情告白:你能用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情吗?
4.齐读课文。
五.激情总结,布置作业。 师: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让我们用心体会这份爱,珍惜这用金钱难以替代的真爱吧!理解、尊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9.父爱深深 不买音箱→自做音箱 心理变化:失望→满心疑惑→窘迫羞愧→自豪幸福 “金钱难以替代真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2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
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_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
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_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哈尔威船长 教材简析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
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
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1?边读边想:发生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 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 “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 ①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 ②启发学生理解“吼道”一词。 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③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
2.“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①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 ②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 ③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3.“把克莱芒救出去!” 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
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 。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构想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课文的叙述顺序还不是很了解。教学中要以“教科书”为线索,按照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这个思路,结合有关词句理解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革命战争年代学习艰苦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时代背景,检查预习课文情况,通过范读、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介绍时代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战争给解放区孩子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今天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个别字给予正音、分析字形。
3.结合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三.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
主要讲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提出要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并引导学生概括为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激励我前进。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能正确读写“抚摸、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构想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知识。教学时,县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受,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小狮子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重点了解“我”怎样关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解有关狮子的习性、外形、产地等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养过小动物吗?谁能给大家讲讲自己喂养小动物的趣事。
学生自由回答,体会动物与人类之间亲密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喂养一只小狮子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发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的�。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
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 背诵
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