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经典语录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最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参考!
1.【孔子经典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孔子经典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孔子经典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4.【孔子经典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5.【孔子经典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6.【孔子经典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7.【孔子经典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8.【孔子经典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9.【孔子经典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0.【孔子经典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
1.【孔子经典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
2.【孔子经典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 1
3.【孔子经典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
4.【孔子经典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
5.【孔子经典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
6.【孔子经典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
7.【孔子经典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
8.【孔子经典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
9.【孔子经典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20、【孔子经典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
1.【孔子经典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
2.【孔子经典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
3.【孔子经典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
4.【孔子经典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2
5.【孔子经典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
6.【孔子经典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
孔子经典语录孔子经典语录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他的语录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和人生哲理,直到现在都非常值得我们诵读学习。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经典语录,希望喜欢。
孔子经典语录
一.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同上 1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上 1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
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
1.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2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
3.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2
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
5.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雍也》 2
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2
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2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1.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3
2.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3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3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
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3
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3
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9.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4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
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经典语录
二.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君子之道,暗。
孔子经典的语录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孔子经典的语录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孔子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5.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
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
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
4.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
6.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
7.执子之手,将子拖走。
子说不走,好吧,关门放狗。 1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
9.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 2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
4.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2
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
6.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
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
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
1.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3
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
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
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3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0、孔子曰:打架用砖乎,照脸乎,不宜乱乎,既然乎,岂可一人独乎,有朋一齐乎,不亦乐乎,乎不着再乎,乎着往死里乎,乎死拉倒也! 4
1.孔子周游列国回,又遇顽童垒城堡挡道,童曰:“先生,请绕行!”“孔子曰:“城市改造,道路扩建,此城堡需拆除。
”随即碾压过去。 4
2.孔子曰:�。
孔子名言名句孔子名言名句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一逼一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
1.匹夫不可夺志也。 1
2.道不同,不相为谋。
1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
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
1.子曰:【关雎】,乐而不一一婬一一,哀而不伤。 2
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
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
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
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
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经典语录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
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
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
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
1.子曰:君子成一人之美,不成一人之恶。
4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
孔子的常用经典语录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孔子的常用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孔子经典语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上 1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
6.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1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
9.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
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
3.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2
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
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2
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
《论语·雍也》 2
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1.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
2.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3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3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
6.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3
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3
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9.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4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
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
4.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
5.学而不思则罔,思。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及解释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1
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1
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孔子语录原文孔子语录原文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
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
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朝闻道,夕死可矣。 2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
2.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干胶标签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
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
6.巧言令色,鲜矣仁。 3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