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可要一直看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怕抓不住你。”
淳于璟说话间,手抓紧了苏若的胳膊,不知道是月色太温柔还是徐徐清风吹得人心软,他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一句话。
对于淳于璟的撒娇,苏若羽睫轻颤,眼底划过黯然,她故作娇俏语气道:“所以我在你身边的时候,可要好好珍惜哦。”
“是。”淳于璟应答,他会好好珍惜,也会将人抓住。
在空旷的野外,星星格外明亮,此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
两人的肚子同时发声,二人贴得极紧,所以这两道声音互相听得很清楚。
苏若噗的笑出声来,淳于璟也勾起了嘴角,他享受这样的相处,很开心。
“走吧,听说军营今天吃野猪肉。”
“好。”
……
苏若在军营待了三天,这三天淳于璟没有任何的隐瞒,他做什么都会带着她。
三天观察下来,苏若很确定淳于璟是在检兵,同时也在分军,他将拉拢来的八个副将各自派了带队。
淳于璟手中的兵力不止这些,盛京边的这些动了,别的地方也会所有调整,淳于璟在调兵遣将,他将大部分兵力都堆在了盛京这边。
这是苏若看到淳于璟营帐的布防图所知。
淳于璟要打仗?苏若打算先回盛京,给边北张将军写信问问情况。
既然淳于璟说暂时不会攻打盛京,她这边就还有时间,一个月内肯定是安全的。
第384章 小皇帝完成任务的进度
苏若是偷偷走离开的军营,在前一天淳于璟还试探地说,他安排好宫中的情况,让苏若一直陪他。
这个计划已经琢磨细致到让女暗卫去慈安宫佯装她在场的地步了,苏若假装睡着了没有应答,第二天中午趁着淳于璟洗澡,苏若偷偷溜走。

洗完澡回了自己营帐的淳于璟出来没看到苏若,扫了眼在门口的暮风道:“人走了。”
“是,暗卫已经跟随在后护送娘娘周全。”
淳于璟面色不变,坐在桌前,翻开上面的布防图,下面覆盖着另一张截然不同的图。
暮风收回视线,低垂眼眸,主子的计划一直没有改变,如果太后娘娘知道会如何?暮风简直不敢想。
*
苏若总觉得军营那边有些怪怪的,但又说不出来原因,她问着爱国,爱国系统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转眼回到盛京城,苏若便将事情抛到脑后了。
整整三天过去,苏若期间不知道盛京这边的情况,骑马才进盛京城,她就发现不一样了。
从城门口进去开始,街头巷尾少不了打闹的孩童们,现在孩童们都不见了。
苏若没有急着进宫,她先去了一趟茶馆,打算先听听百姓对小皇帝的评价。
从她走小皇帝就开始入手,现在市井间怎么着也该有些风声了。
走进茶馆,苏若点好茶就听到了旁边的人在讨论学堂的事情。
“你说这事儿是真的吗?”
“能有假?公告都出来了,我侄子是举人,听说已经去学堂报名当夫子了,听过通过考试就能上任,待遇分属国子监!”
“那也是份儿公差了?!”
“可不嘛。”
旁边的人谈论两句就说起了别的,苏若凑过去道:“二位,今儿这茶钱我请了,小弟我刚来盛京,权当交个朋友,我对你们刚才说的学堂一事很好奇,能不能跟小弟说说怎么回事?”
见有人请茶水,二人本来也是闲聊,自然乐得告诉苏若。
在苏若离开的当天,下了早朝的小皇帝就召见了国子监祭酒,说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召见了安葑那些科举上来的新臣。
苏若之前交代过小皇帝,有事可以叫新臣来商讨,因着摄政王和皇上的态度不明,现在还没有哪个大臣敢拉拢新臣。
故此小皇帝有事叫新臣一起,让他们将自己定位成天子近臣,如此更加好办事日后别人也拉拢不走。
臣子们听到小皇帝这个想法,每个人都对皇上高看了一眼,新臣想的都是小皇上根本不似传言中那般昏聩!
能想到这些的小皇帝,说明他心里清楚着呢,或许这些年只是韬光养晦罢了!
其实这事也好办,由皇上提议,国子监实行,各个机构下达公告,事情就能转起来了。
最开始就是发布公告,允许孩子免费入学堂,一直学到十岁,十岁之后再学就要交银子了,在这之前,学堂不收取分毫的学费。
学堂的夫子皆由国子监聘请,待遇虽不比国子监夫子,但对外可在国子监挂名,这是文人殊荣。
学堂无须学费,但每家需要给孩子交书本费,学堂直接和书局合作,价格绝对是每个百姓都负担起的。
书本费包括笔墨纸砚等,头三年入学不用交,后三年再交。
有的百姓一文钱都不愿意出,这样的人家便是让孩子读书了,也读不到最后。
如此免费学三年,最起码认得一些字,对未来也有好处,这些个文臣将很多地方都考虑到了。
一条条规则公告写得清清楚楚,这是妥妥的惠民政策,百姓们当然知道读书有多重要,学到知识有多重要。
但凡认识一些字,就能到铺子里打工,赚的比力工活计多,还体面。
不说要考上官老爷,最起码以后找活计说认识字更容易些,不会因为不认字给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有的奸商看人不识字,就各种坑骗,导致一些百姓到官府说不来理,谁让他白纸黑字签了……
种种情况表明,上学堂才是正道。
所以今日苏若没看到孩童,就是因为家家都领着孩子去报名上学了。
国子监的学生在不远处的广场摆了桌子,报名必须由家中长辈领着要上学堂的孩子亲自过去,国子监的学生看见后,会记录其基本信息。
知道家住哪里,年龄等情况后再进行整理,最后来看书堂设在何处。
负责记录之人都是国子监的学子们,为了尽快完成统计,他们几十人同时进行,这热闹的场面堪比庙会。
苏若听完后将帐结了,然后便去招生广场的那里。
现场的确很热闹,苏若还看到了小皇帝谢嵘安葑等人,显然他们都是暗中来看情况。
如果没有安葑,苏若或许还会上前去打招呼。
她环视了周围一圈,很清楚淳于璟派了暗卫跟着她,这种情况见安葑,只会给对方带来麻烦。
苏若转身离开。
“百姓还是很希望孩子们能上学,便是不学知识,也算有个放孩子的地儿。”
现在许多百姓外出做活孩子就锁在家里,或者有的人将孩子放邻居家,家里孩子都多,大的小的打成一团每日都闹哄哄。
“学堂免费提供一顿午饭,就算是简单的杂粮馍馍,对一些百姓来说,也是减轻负担了。”
这样就算有的人家不想让孩子读书,为了这顿午饭,也会让孩子去。
“皇上圣明!想出如此妙策,既缓解了民生又让孩子们读了书。”
安葑看着广场上的人流,由心的称赞,他身后还有一些新臣同样眼中满是认同地跟着点头。
小皇帝有些受之有愧,这根本不是他的提议,但苏若交代过,如果别人误会就误会了,不许解释。
他动了动嘴巴最后没有说话,干笑两声点点头,正打算跟谢嵘说话扯开话题,结果对方呆愣愣地盯着一个方向。
小皇帝问他看什么,谢嵘收回视线说没什么,是他看错了,姑姑现在应该在皇宫里,估计只是有些神似的人。
第385章 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
从小广场离开后,苏若去了一趟国师府,是工部侍郎的熊魄现在仍住在国师府。
发现了小皇帝的宝藏地后,苏若非常不客气,第二日就去将钱财取了出来,一部分用于修路,一部分先留起来。
现在的修路还暂时用不到太多的银子,前提筹备工作做足后才能够进行施工,所以现在熊魄一直在制定修路计划,天气越来越冷,路如果冻上了那就不好修了。
还有一些梅雨季节等天气,钦天监因为修路已经占卜多次天气了。
眼看要入冬,盛京这边道冻上没法修。
熊魄在想着是不是可以从江南那边开始修起,这样天气符合是一方面,许多原料可以直接从江南进,如此还能省些银钱。
这是熊魄的想法,还没有对苏若说,现在看苏若过来了,正好将此事讲一些。
其实便是熊魄不提,苏若也要说这回事,她只顾着要快些完成任务,忽略了天气这个问题。
现在听到熊魄这般提,苏若哪里还有不同意。
为了节省时间,熊魄的想法是带着在盛京招工的百姓一起去,因为江南那边人力比盛京这边贵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招到工人。
就是不知道这些百姓愿不愿意去,毕竟大周的百姓都很忌讳背井离乡这种事。
这也是熊魄担心的点。
苏若听了之后明白熊魄的顾虑,她笑道:“你现在是工部侍郎,代表的是朝廷,朝廷现在虽然公信力弱,但在修路招工这事,百姓还是信任的。”
“去江南他们若是跟着商队或许会担惊受怕,但如果本宫让护国卫护送,百姓们还会担忧自己的安危吗?只要保证自身安全,在年前能够回到盛京,他们是乐意出去赚钱的。”
曾深度关注百姓情况的苏若如此说。
没办法,日子太苦了。
有了朝廷这层保障,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试一试的,大家太需要银子了。
“这事你直接贴告示,讲明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