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zuowen 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全册教案,共7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测第 一 课 时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

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第 二 课 时分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三 课 时千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生:想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第 四 课 时千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1千米= 米 1米= 厘米1米=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第 五 课 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认知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分数的含义,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

2.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通过动手操作、互相合作、观察比较、共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和研究。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学习数学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知。师:今天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先来做个摘苹果的游戏。规则:算对结果苹果会自动落下来。

师:同学们真棒,看到同学们摘苹果啊兔兄弟也想吃苹果了,所以它们就马上出门去找苹果了。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板书“平均分”师:怎样分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呢?谁来帮忙分一分?选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平分苹果的过程师紧接着问:他分得的这半段红头绳怎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

一.操作感悟,体验“1/2”的含义。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师:下面,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找一找,看看自己能否找到这些图形的一半?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

1.学生演示汇报:生1:我将正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生2: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生3: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

……师:同学们用对折的方法把一个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些图形的一半,除了用图形表示一半以外,我们还能另外一种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师: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读作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书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数字2,最后写上面的数字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短横线下面的“2”表示什么?短横线上面的“1”表示什么?生:“2”表示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两份,“1”表示2份中的一份。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师:现在谁知道这个苹果的一半用数来怎么表示?为什么?生:这个苹果的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她们指圆、正方形、长方形都分得1/2,因为刚才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个苹果的1/

2.�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刚才折的一半,找出这个图形的1/2,然后写上1/2,同桌互相说说它表示什么?生:同桌两人合作,全班交流。师:1/2不仅可以表示半张纸、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师:以上用不同的图形、物品和方法表示了1/2,但这些1/2是一样大小的吗?所分的物品不一样,大小也不样,是不同图形、物品的1/2,所以大小是不同的,但是都表示了它们的一半,也就是它们的1/

2.

二.继续体验1/2的形成过程。

1.你们手中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任选一个折一折、画一画能不能找出不一样的几分之一,找到了,画好了,把你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2.四人学习小组动手操作、动手实践。

教师巡视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 ,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抽取不同的折法到台上展示:有1/

4.1/

3.1/8……师:像1/

2.1/

3.1/

4.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1页,认真、仔细地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生1: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

3.�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

3.�

……

三.巩固、拓展与应用。

1.考考你。谁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涂色部分。

2.比眼力。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3.谁喝得多?说说你的理由。 师:通过生活实例进行判断说理,使学生感受不同的单位“1”,其1/3是不相等的;明白相同的单位“1”,平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的道理。

4.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和说一说,我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知道自己是同桌两人的几分之一吗?你知道自己是四人学习小组的几分之一吗?你知道自己是这一大组

9.人的几分之一吗?你知道自己是全班同学

3.3人的几分之一吗?师:为什么都是你,一会是1/2,一会是1/4,一会是1/9,一会是1/33?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讨论交流。

四.总结评价。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认识了分数这对个“新朋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它的家族成员几分之几。

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什么是周长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谁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过400米赛跑?400米赛跑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绕着操场跑一圈。 师:一圈就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操场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主动探究,测量周长 1.描一描,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上面的两幅图: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 师:请大家拿出彩笔,在书上描出这两幅图的边线,应该用直尺的地方,要用上直尺。 学生操作,完成后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2.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描的?你知道什么叫边线了吗? 请学生边说边演示,明确:“边线”就是绕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画一周所画出的路线。

3.摸一摸。

请学生找到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如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黑板面的边线等。 2.认识周长。

1.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中间的两幅图。 提问:小蚂蚁和铅笔分别在做什么?说了些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请学生观察后汇报。

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周,它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铅笔沿着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描了一周,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指一指,说一说。 ①请学生集体交流,先与同伴互相在图上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再轮流到前面在课件上出示的两幅图中指一指,说一说。 ②强调“一周”的意义。 师:怎样才算一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从一个点出发,沿着图形边线运动,最后又正好回到这个点,这才是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描一描、说一说、指一指等活动,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多方位的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3.探究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1.看一看,议一议。 ①课件出示树叶和数学书实物,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②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以及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

初步确定哪些方法可以用。

2.实际操作,量一量。 师:现在请大家找好合作伙伴,选择适当的工具,动手量一量吧。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大家说说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怎样得出的测量结果? 预设 生1:测量树叶的周长时,因为树叶的形状不规则,不能直接用直尺量,要先用柔软的绳子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圈,再用米尺测量绳子的长度。

生2: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时,因为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的,所以可以用直尺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在测量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测量的数据比较准确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多测量几次,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误差,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课《什么是周长》教案与教学反思

作业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

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

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多数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动感十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班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很出色,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独立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更懂得怎样合理分工才能完成任务。

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几分之一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是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可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3.通过具体情境学习几分之一,培养学生建立数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几分之一。

难 点: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教学准备】课件、绳子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1.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2.两瓶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请同学们把计算结果写在本子上,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4÷2=2,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求其中的一份用除法。生2:2÷2=1,每人分得1瓶。师:像这样,数学上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师:现在,月饼只有一个,能平均分成两份吗?生:能。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这样的一份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整数表示吗?生:每人分得一半时,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师:你知道用哪个数来表示一半吗?生:。师: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探究新知】1.认识。

1.初步认识。①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一份就是两份中的一份,也就是这块月饼的课件出示分数。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月饼的的?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月饼的。②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手指着另一半那这一份呢?也是小结:看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

那么一个月饼里有几个?生:两个。③教师以为例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指导如何正确地读,写分数。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2.动手探索。①出示一根线绳,问:它的在哪呢,谁能找出来?生到讲台上边对折边说出线绳的在什么地方,并说明理由。②判断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能否用来表示,并说明理由。

师:学生结合学具判断,并说明理由。小结:不管是月饼、线绳还是图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表示整个图形的。

1.引出认识。

一块月饼两个人分,每人分到这个月饼的,现在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生:每个小朋友分到月饼的。师: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月饼的的?学生指图演示,并进行讲解。

2.动手折。

①这张正方形纸的是什么样呢?动手折一折,再用彩笔涂上阴影,表示出它的。活动要求:a.自己动手折出来它的,并用阴影表示。b.然后小组讨论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②汇报: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纸的的?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正方形的呢?小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和,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能说说吗?学生尝试说自己心目中的几分之一。

2.动手折几分之一。

师:从学具袋中找出你喜欢的图形,折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用阴影表示出来。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明确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会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由于有了前面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作为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对于认识几分之几的认识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知识的正迁移而主动建构的,但是因为这一课 之后马上要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对于单位1和几分之几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课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认 识几分之几,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明确分数各部分名称,而对于像4例题中出现的4/4这样的分数其实就是指整个图形这个含义的理解应该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体验。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将把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方法渗透、融合到本 课的教学过程中:

二.教法学法:

1.在积极的“对话”中学习正所谓“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中得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2.在有趣的活动中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等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加深对……的认识,形成表象。

3. 在数学化的课堂教学中建构数学思考不是架空于数学课堂之上的,而要实实在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什么是数学化?简单地说是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研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述。

在本节课,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指一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

三.教学过程: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从以上教学方法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预设为“复习导入,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评价交流,总结全课——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四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谁能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数,请同学们在这些分数中,选出一个分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同学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大家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吗?学生说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4

1. 拿出正方形纸,这折出他的四分之一,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折的,指出它的四分不之一,你还能在这张纸中找到四分之几呢?请你用彩色笔涂一涂,并在心里想 好是你找到的是四分之几,然后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进行交流”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新知识展开探究,这是本节课的探究起点,也是本节课的探究主线。

2.通过反馈交流,共同发现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就是2/4,3份是3/4,4份是4/

4.�

3. 完成了对分数含义的探究,接下去是对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关系探究。以2/4和1/4为起点,通过图形的帮助,让学生思考2/4和1/4有什么关系,使学 生明白2/4里有2个1/4,2个1/4就是2/

4.�接下去的3/4和4/4以学生说为主,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四分之几和四分之一比较只是取的份数 不同,同时结合图形强调指出4/4里有4个1/4,就是取了这样的四份,刚好就是1张完整的正方形纸,让学生初步感知分子和分母相同分数可以写成

1.�

2.教学例5新课程指出数学学习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例5 把 1分米的彩纸条用图来表示画在黑板上,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把1分米长 的彩纸条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份是几分之几再反馈,紧接着再画出其中的3份和7份分别是这条彩纸的几分之几,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在集 体交流时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2.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能从这才纸条中找到10分之几,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取其中的10份是几分之几?就是什么?

3.小结像3/

4.4/

4.3/

10.7/10也都是分数,它们表示几分之几,并让学生举例创造一个分数,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于分数的表象。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板书

4.以3/4为例教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刚才创造的分数中各部分名称。

3.教学例6

1.第一组题让学生看看哪个学生涂得多,哪个分数大

2.第二组题让学生涂一涂,同桌两人根据自己涂的情况,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集体交流是用什么方法比的。预设的方法:两张纸放在一起;联系分数的含义比

3.引导比较: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在交流对话中得出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4. 学生独立操作:同样两张圆,平均分成相同的自己喜欢的份数,要求其中一个每份都涂,另外一个喜欢涂几份就涂几份并写出相应的分数比较大小。

在反馈交流中引 导学生发现不管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如果取的份数和分的份数同样多,也就是分母与分子相同,它就表示整个圆,也可以用1表示。【这里把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和1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再次让学生得到感知,分层突破了本课学习的难点,也为后面学习1减几分之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评价交流,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由于前面学习探究的知识量比较重,在这里进行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引导反思不懂的地方为后面的练习扫清障碍。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做一做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2.变式练习:

1. 判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得对不对。

3.提高练习:猜一猜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1./2,2/4,4/8……这些分数的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吗?为什么?

4.让学生拿出一堆小棒12根拿出这堆小棒的2/3,再拿出这堆小棒3/4,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呢?让学生动手操作

5.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够碰到,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分数。【在练习的安排中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

最后一个问题实现从生活中归纳出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1.独立解答。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2.小组交流。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

6.�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

课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

1.�周长》 作者及工作单位 山阳县城关二小 石小霞 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

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

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师:同意吗? 生:同意。 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师:有没有意见?

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

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师:什么理由?生:有两个长+宽。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生1:第一种。生2:第二种。

5.生1:用尺量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生1:不行,不行。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生2:简要操作师:这个办法行吗?生:行。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生:行。

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生:不行。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师:略作示范行吗?生:行。

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8.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师:说说看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二.巩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三.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课,无可避免地有着一个共性——热闹。生动有趣的情境,五花八门的学具,足以让孩子们“小脸通红、小手直举”,教师更是在教学设计上费尽了心思,所以很多活动课,乍一听都是成功的,可仔细品味,总觉得似乎还不够味,或者说听完之后味道便散了,有时甚至难以再忆起,那么能否有一种味道留于唇齿之间,忆之弥香呢?在《周长是多少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尝试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一种温暖的美丽,尝试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一种策略和一种思想。

案 例课前游戏反口令:坐下,起立,坐下,坐下,起立,下课,班长:坐下师宣布游戏结束,微笑问候。【点评:笑是温暖的,学生从未尝试过用微笑来问候,觉得新鲜有趣之余,更是在和教师微笑着对视的那一刻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活动一 想一想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师出示小黑板,露出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名回答: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呢?【点评:猜图形,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2.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

1.量线的长度求周长师:同学们学得真棒,陈老师送你们一个礼物。

师出示红线长100cm围成的心形。师:希望你们能用一颗装满爱的心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认真对待学习的每一天、每一堂课。问:那这颗爱心的周长是多少呢?指名回答。

师将红线拉直,拿出较长的尺

5.0cm,请学生说量法。师拿出较短的尺20cm,请学生说怎么量。师:那如果尺子更短一些,该怎么办?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变”板书,变一种想法,变一种做法,很多本来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变就会变得更简单、更巧妙!我们学数学不光是学做几道题,而是要学会怎样更灵活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点评: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一颗红线围成的爱心进行了爱的教育。量红线长度时,教师故意设计了尺比线短的情况,渗透“转变”这一解题策略。】

2.平移求周长。师出示P69量一量的左图。

问:它的周长怎么求?小小组讨论,汇报。师演示平移过程。出示量一量的右图,同上教学。问:这道题和前面一道题有什么不同?师:刚才两个图形通过边的移动,求周长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点评:本来复杂的图形,通过平移,“变”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转变”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活动二 摆一摆师:陈老师觉得,学会合作也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下面一个活动就需要小小组合作,看哪一组最会合作,完成得最快。先听好要求,每组都有10根3cm、10根5cm的绿色纸条,请每个同学围出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并口算出它的周长。同组同学尽量不要摆得相同,摆之前一定要先商量好哦,开始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